潮汕冯姓宗源概述

    冯姓在中华民族中是个大姓,1982年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对各姓氏重新排列,冯姓居第27位。

    文王后代以地为姓

    冯姓是周文王的后代,其源有二,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的孙子受封食采于冯城(陕西大荔县旧朝邑县城南面的冯翊城),毕万子孙以地为姓而称冯氏;一出自周武王姬发之后,有公族大夫封于冯邑(河南荥阳县西),其后代也以邑名“冯”而为氏。因而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分为始平、杜城两大世系。此外,还有一支极少数的冯氏出自司马迁的后代,据说司马迁因得罪了权奸,他的子孙怕遭陷害,按“司马”两字分别改为“同”、“冯”两姓。

    几千年来,冯姓先后出现过许多名人,如断事如神的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被誉为古代十大谋士的冯谖,屡立奇功却不争功被刘秀封为大树将军的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南北朝的北燕王冯跋、冯弘,连任四朝首相的冯道,北宋状元冯京,太平天国将领冯云山,清末抗法名将冯子才,飞机制造师冯如,国民党高层爱国将领冯玉祥,古代小说家冯梦龙等。

    辗转粤闽入潮州

    望出始平郡的冯氏以毕高为鼻祖,迄今传下近百代。其间有42代的北燕王冯弘派次子冯业率300人乘船从高丽(朝鲜)浮海到了广东新会,投奔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被封为怀化侯新会太守,后又封为罗州刺史,自此广东方有冯姓。这个冯姓家族在新会、番禺一带迅速繁衍起来,现已有其后代40多万人。

    自冯业传下的第15代之后,有一支系为避辽金之乱,辗转到了福建宁化石壁下,至20世有冯雯(即万八郎)官拜湖南招讨使,奉宋室诏令镇守武年,留居象洞。冯雯的曾孙太昌于元朝初携子迁徒于广东平远八尺镇。太昌有三个儿子、长子万泉留居平远,次子万海移居潮州府海阳县丰政都仙洞坑,三子万滨往江西南部创祖。

    入潮始祖冯万海

    冯万海入潮携有三子,时为元朝至元22年(公元1285年)赴潮之后长子五一郎择居揭阳蓝田都崇义乡猎坑村,次子大一郎定居丰良石壁下,三子七九郎留居仙洞坑。(清乾隆三年始置丰顺县,今冯万海后裔3万多人,大都辖属丰顺)。冯万海季子七九郎的长孙冯均生的后代于元末明初迁居海丰赤竹坝(现属普宁大坪镇,村落已废)。不久有一支迁往河婆与贝氏同居一村。(清代嘉庆年间被官兵抄散)。另一裔孙冯荣太背着“家神牌”(祖牌)于明朝永乐初迁至潮邑青麻山定居(即现潮安凤塘冯厝村)。嘉靖年间,冯荣太六代孙冯云开赴府城谋生,于城南郊沙洲岛上搭寮定居,是为凤凰州第二轮的开拓者。凤凰洲于南宋庆元年间由金、曹两姓始创,后因兵祸天灾他迁,洲又陷为荒芜。清代康熙年间,则有仙洞坑冯七九传下十二代的潘田坑冯钦选到归湖克安村打铁谋生,娶当地黄氏女而后定居克安。

    不少村落祖源来自丰顺

    潮汕地区还有不少冯姓村落的祖源来自丰顺。如意溪黄竹洋、枫溪镇内的冯氏,揭阳的崎岭,棋盘新村(原油麻埔)车田、曲湖、西北坑,普宁的旱塘埔、马公栅、牛尾邻、冯厝寨,潮阳的东浮山等,总人口约二万多。

    柘林冯氏来自宝安

    另有一支祖源来自宝安县的饶平县柘林镇海洋村冯氏。清朝咸丰年间,冯氏发壮、发吉、岱福三兄弟承祖在宝安以讨海为生,因不甘忍受渔霸欺凌而漂泊到了福建、饶平沿海一带,捕鱼为业,以船为家,行无定踪、住无定处。直至1964年才在政府帮助下,于柘林南端晒盐埕上垒屋定居,现已有其后代近200人。

    潮安浮洋镇内也有一支500多人的冯姓宗族,创业时间不短于青麻山的冯厝村,现因旧族谱流失,至今还找不到祖源出处。

    人物故事广流传

    潮汕地区比较有影响的冯姓人物有明崇贞年间原籍浙江的揭阳县令冯元飚,为官清正,百姓尊称冯太爷。冯元飚爱妾黄月容,是位贤内助,英年遇害,业绩流芳,被后人奉为神明,每年农历三月底数天之内,远近前来黄岐山墓地扫墓者络绎不绝,延例至今。青麻山冯厝村的冯开得,为光绪帝御前将军,官拜武显将军,据说后迁端州知府。还有“五四”以后的左翼女作家、烈士冯铿(冯铿祖籍浙江杭州,祖上迁来海阳县枫溪云步村定居,后冯铿随父迁往汕头市)。归湖镇克安村的冯尧和,曾于黄埔军校毕业,任国民革命军中校官兵营长,英勇抗击日寇,1948年率营起义参加解放军,调任东海舰队(兵团)参谋。凤凰洲的冯德雄,现任暨南大学化学分院院长,曾任院党委书记等等。

    

你是本文的第104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冯汉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