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媒体上不常见、但在家庭生活中却很常用的词——洗地。据美国一家叫Source Fed 的独立媒体6月9日爆料,他们用谷歌搜索希拉里相关的关键词,结果发现,对希拉里不利的热门词语居然神奇地消失了。经过一番调查和比较之后,Source Fed认为,谷歌似乎是在为希拉里“洗地”,特意保护希拉里的公众形象。(《南方都市报》2016年6月13日A16版)
    无独有偶,国内的媒体也突然用了这个词。《人民日报:某些公职人员面对批评拼命“洗地”》:“某些公职人员面对批评,不讲原则拼命找借口,被网友称为‘洗地文’。”(人民日报网,2016年6月14日)
    综合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知道,“洗地” 其实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地上的脏东西洗掉,引申指把人的某些缺点“洗白(辩白)”,或者隐瞒起来。按照这个词义,这个词在潮汕话中应该读

,而不是

。“洗地”

意思即洗地板、大扫除的意思。

    亲爱的读者,你可能要发问了:“地”字怎么能读

(倒)呢?

    问得好!那就听我慢慢给您道来。

    “地”字从“也”得声,“也”字古代与“它”字同源,上古音属于歌部字,本来就是读

或者
韵母的。就像“它”本身就读

,从“它”得声的“驼跎坨沱佗鸵陀砣铊”等字都读

,从“也(它)”得声的“他”读

,“拖” 读

(拖拉)、

(拖辞)等等。由此可见,“地”字古音是读

的,这是上古音的遗留。对于汉语语音史研究来说,这是十分宝贵的语言化石。

    潮汕话称垃圾为“do3粪”,这个“do3”也是“地”字。垃圾者,地上之粪也。俗语云:“家内地粪人人有(比喻每家每户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家丑隐私)。”以前农村里家家户户设有专门收堆垃圾的地方,叫做“地粪头”或者“地粪间”。

    还有一个词叫做“镇do3”,指物件体积大占地方,这个“do3”也是“地”字。

    受到“地”字保留古音读“o”韵母的启发,我们还可以用这个道理来理解、考释其他一些字的特殊读音。例如中古音中“蟹”摄“咍”韵的“戴”字,潮汕话一音

(黛),如“爱戴”、“拥戴”等;一音

(帝),如“戴帽”、“戴葵笠”等;又音

,做姓氏用,如“戴笠”、“戴爱莲”等。现在的年轻人已不知姓“戴”要念

了。其实这也是“咍”韵字文白异读的规律形成的三个不同历史层次的读音。另外的例子还如:

    代,一音

(钗3),“代表”、“你代我去(你替我去)”等读此音;一音

(袋),如“一代更比一代强”、“世世代代”等;但民间谓水鬼抓人换代为“一代”的“代”则读第一个读音

或转入声为

(钗4)。从“代”得声的“黛”(林黛玉)、“贷”(信贷社)、“玳”(玳瑁)则读

,但同样从“代”得声的“袋”“岱”(地名:澄海有“下岱美”)则读



    在,文读音

(栽6),如“现在”;白读音

(刀6),如“存在”。水深不没顶、脚能踩到底,潮汕话叫“下会在”;水深没顶、脚不及地叫“下唔在”,潮音读

;引申之,心里有底、胸有成竹、不急不慌,说:“心肝头在在。”表示幸亏、亏得的“好在”的“在”则读

。问:“家内有人在抑无(家里有人在吗)?” 中的“在”也念



    胎,潮音

(妥1),“台”字和从“台”得声的“抬”音

;同样从“台”得声的“苔”字则读

。由此可知,“台”字古代属于“之”部字,从上古的

,到中古的

或者

,再到
是其读音发展的历程,潮汕话保留了它在各个历史层次中的读音。

你是本文的第34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6、27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