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字寥寥4笔,表示量具,潮音读
(岛),看起来简单明了,但由于繁体字“鬥”“鬭”等都简写成“斗”,就复杂化了。
斗,是象形字,原义指用来盛、量米谷等粮食或者酒水的工具。《说文解字·斗部》:“斗,十升也。象形,有柄。”段玉裁注:“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说文》之前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则明显是盛酒器。李白斗酒诗百篇,“斗”也是盛酒器,引申作为量词。潮汕话成语有“头糖斗米”,引申指具体的好处、利益;“万年斗概”(概,用来平斗的木条),指时间的长远;形容物件的正方形叫作“四方斗底”。这里面的“斗”用的都是本义,潮音读
(岛)。
与这个“斗”相关的词还有熨斗(烫衣物的工具)、戽斗(戽水的工具)、筛斗(筛米面末的工具)、墨斗(装墨用于弹墨线的木工工具)、饭斗(装干饭的用具),粪斗(扫地时用来装垃圾的用具)、花斗(种花时挖坑填土和肥料形成的基础)、树斗、椅斗(凳子)、门斗(用以承载门扇的石基)、厝斗(房子的格局)等。这些词语有一个高度一致的核心词义就是跟“斗”的形状有关,是方形的,或者圆形的。
“北斗七星”的北斗,则是连“斗”柄都有了的形状,“斗转星移”的“斗”也就一样读
(岛)了。潮汕话称星星为“星斗”,十分斯文。如说:“今夜个星斗过光(今夜星光灿烂)。”
最奇葩的是,人体的部位名称也用“斗”来形容、命名,例如,后脑勺叫“后斗”或者“后斗支”、下巴叫“下颏”或者“下斗颏”,臀部叫做“尻仓斗”,看来得比较丰满的“肥臀”才能配得起这个“斗”的雅称。潮汕话歇后语有“雷公敲尻仓——呖斗”,“斗”就是“尻仓斗”的省称。”“呖斗”指的是很好、棒极了。背后对某个女人评头品足:“只个姿娘个斗过大(这个女人的臀部很大)。”
“斗”字现在还是“鬥”字的简体字,而“鬥”字潮音读
(肚3),义为搏斗、打架、战斗,《说文解字·鬥部》:“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卜辞鬥字皆象二人相搏,无兵杖也。”相搏,疑是潮语
的本字,就是打架。
但“鬥”的引申义,相争胜、比赛的义项,潮音读
(岛3),如:相鬥(相争)、走鬥猛(赛跑)、食鬥加
(看谁吃得多)、鬥嘴喙
(斗嘴皮)、鬥激(互相刺激对方)、相捶鬥搏(打架)。
“斗”字还是“鬭”字的简体字,意思是凑合、斗合。《说文解字·鬥部》:“鬭,遇也。”段玉裁注:“凡今人云鬭接者,遇之理也。”“鬭”字是个形声字:外面的“鬥”字是象声,里面的“斲”表意。潮语“斗床斗椅”“斗支斧头柄”即此义项,潮音也读
(岛3)。这个义项的常用词语还有:
佮鬭(试试看合不合、比试)、堵鬭(暂时凑合,也作“就头堵斗”)、鬭墟(凑集市)、鬭闹热(比热闹)、假老鬭(斗合得不牢靠的,比喻身体不结实)、鬭钮(按扣,一种对接而扣的纽扣)。
总之,“斗”字潮汕话有
(岛)、
(肚3)、
(岛3)三个读音,分别代表“斗”“鬥”和“鬭”三个字的词义,但“鬥”和“鬭”引申义和读音有交叉。
还有三个词语里面的“斗”
,归哪个义项,我还没有把握,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正斗,纯正的、正宗的,不是冒牌的。如说:“只只手机会正斗(这部手机是正宗品牌货)。”
嘴斗,指人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如说:“伊支嘴斗无乜好(他的嘴巴/他说的话不太靠谱)。”
过斗,及格,合格,能过得去。如说:“只次考试会过斗(这次考试终于过关了)。”
另外,行动的一次、体育比赛的一局或者一盘,不少地方叫作一“dao2”,通常也写作“斗”,如说:“拍二斗乒乓(打两盘乒乓球)。”“行二斗棋(下两局棋)。”这个“dao2”则只是古台语(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的遗存,“斗”只是音译借词而已,与上述汉语词义没有半毛钱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