骹步手脚,潮音

(卡1 部7 秋2 茄4),意思是手脚麻利,很利索,能干。“骹”是潮汕话表示腿、足的

的本字,潮音以“脚”读

是张冠李戴的训读音,上词的第四个音节

或者

(鞠)才是“脚”字自己的读音。

    骹,《说文解字·骨部》:“骹。胫也。”《周礼·考工记》:“叁分其股围,去一以为骹围。” 《尔雅·释兽》:“马四骹皆白……”《文选·西京赋》:“青骹挚于韝下……”薛宗注:“青骹,鹰青胫者。”此指动物之胫部,就是脚,犹如今潮汕话“乌骹鸡”(乌脚鸡)、“乌骹警察”(民国时民间蔑称警察,因其打黑色绑腿)等。也用于指物件之足。《南史·王亮传》:载沈瓒戏犯王亮的父亲王猷的名讳云:“当作无骹尊傍犬?或为犬傍无骹尊?” “无骹尊”即没有“尊”字下部的 “寸”字,也即 “酋”字。“无骹”即“无脚”也。今潮汕话,床骹、椅骹、门骹、墙骹、下骹(下面),皆用 “骹”字也。

    骹字也从“足”作 “跤”。《广韵》平声肴韵:“跤,胫骨近足细处。骹,同上。”注音的反切是“口交切”。肴韵字潮汕话白读可以读
韵母,正好切

。字也从“月”(肉)作“胶”(与表示 “塑膠”的 “膠”字不同)。更早的话,“骹”字只作“交”,像人站立、两腿交叉之形也。后来“交”字被借用指两物相交,如交叉、交通等义,本义反而被遗忘了。就像“自”字本义鼻子,象形字,后来被引申义“自己”借用,就造出个形声字 “鼻” (从自畀声)来指鼻子了。这犹如潮汕话说的:“荆州借久成己业。”后来“跤”、“胶”也皆被借为他用,世人皆不知道其指胫部的原义了。

    “骹”在潮汕话中,词义比古汉语所指范围要大得多,几乎腰部以下都是“骹”:大腿叫“大骹腿”或者简称 “骹腿”,胫骨叫“骹臁”,俗语有“衰到糜骹臁”(倒霉得连不容易糜烂的骹臁骨都糜烂了)。“臁”是个近代词。宋代韵书《集韵》平声盐韵:“臁,胫臁也。”元·李直夫《虎头牌》剧:“他若是不跪呵,安排下大棒子,先摧折他两臁骨者。” “臁骨”,就是潮汕话的“骹臁骨”。胫部的小腿肉潮汕话叫 “骹肠肚”,足部叫“骹”或者 “骹蹯”(buan5,盘)。古字只做“番”,《说文解字·采部》:“番,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清·段玉裁注解:“下象掌,上象指爪。”章太炎《新方言》云:“移以言人,今谓脚掌为脚番。”“番”,古音读同“盘”。《汉书·地理志》“番禺”条,唐·颜师古注:“番,亦音盘。”后来字增“足”为“蹯”,音仍读“盘”。

    这几年有个从台湾借进来的新词语,叫明星为 “大咖”,“咖”音

,例如:“三级片没拍几部,就参与尔冬升的《色情男女》,不但与张国荣、莫文蔚等大咖合作,更神奇地凭这部电影拿下隔年的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奖,从此180度翻身。”(《南方航空Gate Way》2013年第4期112页)还有“怪咖”(搞怪的明星)、“综艺咖”(综艺节目的明星)等等。“咖”其实即是“骹”字,“大骹”即是台湾闽南话“主角”、“大角色”,北方话“大腕”的意思。这个“咖”也就是潮汕话的“骹”



    很奇怪,北方话叫“大腕”,闽南话却叫“大骹”:北方话重视手,南方话重视腿(脚)。这方面还表现在成语中的词素顺序的不同中:凡是成语中有四肢出现的,北方话都先“手”后“脚”,而潮汕话却一定是先“脚”后“手”,如“动手动骹(北方话)——动骹动手(潮汕话)、落脚落手”、“做手脚(做了假)——做脚手”等,潮汕话还如 “惜脚惜手(怕损坏四肢皮肤,不愿意劳动)”、“轻骹轻手(行动或干活时动作很轻、很细)”等。

    “脚”字潮汕话自己的读音应是

(茄4),本文标题中的“骹步手脚”中的 “脚”就读此音。汕头话指人的量词,也用“脚”字。如说:“只脚物就是我个你呾过许个人(这个人就是我跟你提起过的那位)。”大概人无脚不能立于世,所以,“脚”便被用来作为人的量词。戏剧、电影、电视中的角色,潮汕话也用“脚”,主角叫“主脚”,与台湾闽南话的“大咖(骹)”构词的思维方式相同。现在北方话不用“主脚”、“脚色”而用“主角”、“角色”,乃是取而代之的结果,但《现代汉语词典》“角色”条仍然加括号保留 “脚色” 一词(第6版第709页)。

    “脚”的另一读音是

,“手脚情深”、“脚部”等词,旧读都是此音。

你是本文的第48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8、8
作 者: 林伦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