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官埭寨始于元末,至今已有800年历史;当时官府为防水患,令民众在蓬洲都南面海滩修筑堤坝,拦住海潮侵蚀,以抵御水患,保护附近村寨。故当地民众称之为“官筑的堤坝”——官埭。 800年官埭古寨,经磨历劫;虽遭受兵燹人祸,地震天灾,却依然像一位几百年不死、铁骨嶙峋的“历史老人”,宠辱不惊而又睿智安祥地注视着人间的万物,坦然接受着世间的沧海桑田、苍狗幻化、人事变迁、浮沉顺逆…… 厚重苍茫话官埭 官埭寨人告诉笔者,官埭纪氏是一个“逐水而居”的宗族。自元以来,纪氏从揭阳纪桥寨一带沿着韩江、榕江两岸逐渐分枝迁徙。 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用一担箩筐挑着碗盘衣服等杂物,一路劳碌奔波;当挑到箩筐绳断、杂物撒满地的时候,那个地方就是他栖息的家园。当一处新家园出现在世间时,纪氏宗亲已日出而作,农渔耕读,勤劳节俭,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于是在当年潮州府治所内的韩江出海口,便有了鸥汀、官埭、陈厝合、周厝塭、夏桂浦、内外充公、浮陇等一座座村寨;村子里就都有姓纪的,而且都不是“小姓”。这一民俗族约,至今还口口相传,为纪氏宗亲所津津乐道。 相传,元朝至正年间,为避兵祸,纪姓人家迁到蓬洲都鸥汀背居住,离乡背井,生活艰辛。为解决衣食住行等生计问题,便到南边官埭搭建草寮,开荒种地,养畜捕鱼。于是族内进行了分工:老幼妇孺,住鸥汀背陇头纪厝,洗衣、做饭、织补;而由纪辛六等带领的青壮年住官埭草寮,看护庄稼,喂养禽畜。纪辛六从小熟读诗书,通晓古今,非常崇拜“楚汉之争”时著名将领纪信。此时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年的他,经常给大家讲述当年纪信在荥阳城舍身诳楚成汉救刘邦的故事。纪信是中国纪姓先贤,故里为巴郡阆中县扶龙乡(今四川省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官埭搭建的草寮有一定规模,居住的纪姓人家越来越多。因为纪信故里扶龙乡,被誉为“忠义之乡”;为纪念纪信,纪辛六便把官埭也称为“扶龙乡”。 旷日持久苦争讼 纪姓族亲与揭阳县薛陇因祖山之争,曾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不过,如今已握手言欢,重归于好。 相传薛陇村薛姓人家,开基始祖薛伯肇于宋淳熙年间(约1180年),由福建廉村南迁入粤,择居于潮州府揭阳县龙溪都凤里,凤里因薛氏子孙繁衍而被称为薛陇,今属潮安县庵埠镇。 明朝年间,薛陇人才辈出,权贵衍生。明万历年间,薛陇人为求基业隆昌,世代富贵,选中的墓地与附近纪姓始祖纪恩墓地重叠。薛陇族亲找到居住纪桥寨的纪大材,称要买下寨子附近一片田地。纪大材被薛家许下的高价钱说动了心。结果,目不识丁的纪大材在写着连同祖山祖墓和田地一起卖掉的契约上按了手印。当纪姓人家发现上当时,白纸黑字木已成舟。此事,导致纪姓人家与薛陇薛姓人家械斗,并提起诉讼,最终纪姓败诉。 从此,每逢潮州知府换人,纪姓人家便提起诉讼。明崇祯十二年,潮州府终于判定:祖山祖墓归还纪姓,田地仍给薛姓。 “乞食碑”立寨边 从前,官埭附近有座“乞食垄”,每座寨门口都立有“禁止乞丐入寨”的禁乞碑。相传,因为朱元璋当过乞丐,所以,明朝年间,丐帮横行天下。到了明末,天子、太子、叫花子,称为天下“三子”。当时,各乡里附近都有乞丐搭建的“乞食寮”,每逢乡里有嫁女娶亲办喜事人家,丐帮头目都会上门索要财物,且狮子大开口。宗亲对丐帮所作所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丐帮又在办喜事人家门口大搞恶作剧,纪氏宗亲便纷纷过来帮腔说好话。乞丐们不听劝说,还大闹喜宴。整个官埭一片哗然,民怨沸腾。乡亲们忍无可忍,将丐帮头目装进麻袋,抬到附近一座长满“木仔”树的沙垄活埋;随后便在寨门口立下“禁止乞丐入寨”的禁乞碑;而活埋丐帮头目的沙垄也被人们称为“乞食垄”。
|
你是本文的第56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6、3 作 者: 谢昇秀 纪锋 文/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