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心文物事业的原汕头大学党委书记黄赞发、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平及原市文化局社文科科长陈廷文等联袂游览了汕头市文物保护点林巽墓园。记者应邀同行。
    如若没有此邀,记者也准备到该文物点观光调查。缘因本版去年11月17日发表了陈琳藩《游林巽墓园杂感》一文,文中对林巽墓园的修缮工作提出了一些非议,认为该墓园“用新材料、新格局重修,那不如说是破坏文物。”该文引发了诸多“林老先生”的不满,来电来信反批评,“讨说法”。记者答应他们,调查之后再给“说法”。
    林巽,字巽之,世称草范先生;海阳(今潮安)人,生于1005年,卒于1091年;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曾参加皇帝为选拔特殊人才而特诏举行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因其“对策忤权贵”而落第。庆历年间(1041—1048),宋仁宗于京都大街“设匦”(匦:匣子,箱子)纳谏觅贤,林巽跋涉数千里到东京,将自己的政见写成书面投入皇帝特设的“意见箱”里。宋仁宗读了林巽的文章,赞叹不已,授与林巽为徐州议曹(三品)。但林巽不屑为官,毅然回乡,潜心研究《易》,著《卦元》、《卦经》、《卦纬》、《丛词》、《起律》、《吹管》、《范余》、《叙和》八篇,总名《易范》。
    林巽是潮人著名易学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可多得的高风亮节的知识分子,后人公认为“潮州前八贤”之一。
    林巽卒后数年,其曾孙(也有说是其学生)将其遗骨移葬桑浦山的“猪肝崦(今金平区南街道莲塘居委界山的“猪肝石”丘地)。近千年来,浦一带林姓村民及一些外地林姓人员每年都到此祭拜这位先人,只是不知这位先人乃是赫赫有名的“潮州前八贤”中的一位,世人也不知这位先贤魂归何处,各种地方志书都不见有载。幸上世纪初,喜欢地理风水的潮州学者翁辉东先生发现了这位潮州先贤的古墓,题诗云:“投匦论是非,演易南方归;藏骨猪肝崦,乡人慕德徽。”1995年,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考证,认定该墓葬为“北宋时期潮州八贤之一的林巽墓葬”,“决定作为汕头市文物保护点加以保护。”“经各方协商共同划定的保护范围是:以墓地为中心,向前延伸50米,向右延伸40米,向左延伸23米(以路为界),向后延伸至猪肝石后之屏障山下的炸石坑。”
    林巽墓被定为文物保护点之后,一班林姓的热心人士,出钱出力,“欲将祖先墓园重安排”。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收入并不丰,但紧缩自己的衣食捐款修墓,一些老人,一有空便自带口粮上墓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目前墓园建设初具规模,已修缮或筑建了墓茔、墓道、门楼牌坊、景范阁、流芳阁、平安亭、八贤桥等。我市文化名人黄赞发、蔡起贤、蔡仰颜、李志浦、陈廷文等为该墓园撰写或手书的作品都镌刻在这些建筑物中,大大提高了这建筑群的文化含量。
    遗憾的是,这建筑群的一些建筑物“古”的韵味缺失。特别遗憾的是,正如《游林巽墓园杂感》一文中所说的:“经过重修之后的林巽墓没有经过千年风雨后灰夯的厚朴无华,换之的是水泥洗石后在太阳光下的闪闪发亮。”记者还注意到,林巽墓茔除了新式建材让人感到别扭之外,它的造型也不像一座宋代古墓。清代以前的墓茔外观,是“凹”字形的,其特点是直角。清代以后的墓茔才尚圆角弧形外观。重修的林巽墓呈圆角弧形,是值得商榷的。
    黄赞发、刘平、陈廷文等先生参观墓园之后,在充分肯定“林老先生”们的业绩和精神的同时,也指出一些建筑物“古韵”缺失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大家能达成共识,纠正错误,提高林巽墓园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
    毕竟,瑕不掩瑜。林巽墓园的修缮工作应该肯定,但纰漏应该改正(并不难改正)。修缮工作还在继续,希望“主事人”增加一些历史知识,增强文物意识,把林巽墓园建成我市一处富有文化含量的景观。

    

    

你是本文的第1467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3-3-30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