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过“担私盐”是潮州一句地方方言。指的是民国时期上世纪1940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潮汕沦陷,国民党蒋介石对外不抵抗,对内横征暴敛,苛捐杂税繁多,民不聊生,潮汕各地处于水深火热的苦海中。
   在苦难的日子里,贫穷的村民从商无资本,只能靠出苦力挣点钱维持生活,由此想出了担私盐过活的生计,但惨遭国民党盐警的掠夺,担3次盐就得被抓被没收一次,明知路有鬼,饿肚还得绕道行,于是担盐者经集思广益豁出了早出早归避过盐警把私盐担过手的良策,从此担私盐成为苦力者的生活所在,俗称“出门觅讨赚,肩头做米瓮。”
   担私盐路途遥远,是一项出大力流大汗的血汗钱。然而饶平只有汫洲、海山等地域才产海盐,从中部山区的浮山、浮滨、东山至汫洲担盐约30左右公里的行程,且道路崎岖不平,兄弟姐妹们凌晨3时就得出发,携带扁担、绳索、盐袋往汫洲,为使私盐平安返家,他(她)们不怕日晒雨淋,一个个晒得浑身乌粗黑油油,故群众有句顺口溜:粗皮乌溜溜,担盐去汫洲,汫洲无处歇,歇田隙,田隙崩,龟螺打龟鬃……私盐一旦被盐警发现就得被没收,还要遭其辱骂脚踢拳打。1943年大旱饥荒年水稻失收,不担私盐就得挨饿,尽管盐警百般凶相阻挠,为求生路私盐还得刻苦担,群众称谓:无可奈何担私盐。
   为使私盐担到家,人们倒有一番心事,即盐上肩后不走大路走小路或田埂路,途中若见远处有盐警便把盐掉进晚稻未收刈的冬田里或蔗园里,待警察走后才偷偷把盐担回家。食盐在山区用途广,可腌制各类咸菜特别是从下半年9月份后盐价好,这段时间山村农户急需大量海盐腌制咸菜头、菜脯、芥菜、冬菜,这时若有盐上市每百斤盐等于纯收入百多斤稻谷的价值,一家人方能过活,若是衰鬼不造化被没收母利全丢,家里就得挨饿。对此,山村农民的说法是,为了肚子出于无奈担私盐。
  

你是本文的第1769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7-09-19
作 者: 王映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