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医药学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片富有文化根基的园地中,潮汕俗语在传播医药知识,体现潮汕民俗文化方面,堪称是潮汕文化的一朵奇葩。潮州市卫生进修学校校长陈锦荣先生,在长期的中医临床、教学与科学实践活动中,收集了152条医学俗语,写成一个个医学故事,以中西医加以解释,并且渗透潮风民俗,形成一篇篇独立的医学科普文章,通过耳熟能详的俗语,来传播医药学知识,实在是功莫大焉。这些俗语既包含了对人体生理、病理,卫生保健的知识,还包含了民风民俗,充分地体现了潮汕文化的特征。本节根据该书资料,串珠成篇,并独立一节。
    在人体生理特征方面,几乎是从胚胎到成人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俗语来概括某些特征。潮汕人形容孕妇食量大,往往诙谐地说上一句“生仔婆,食一箩”,“生仔婆”是妊娠至哺乳期的妇女,一个妇女妊娠之后身体的代谢由于供应婴儿而变得旺盛了起来,最先表现是嗜食酸性水果或酸菜之类,紧接着是食量增加,很多孕妇会由生孩子前的苗条身材在生孩子后变为体态丰满。这种现象,潮汕还有一句更为通俗的说法叫做“猪母哙肥,猪仔哙壮”,这俗语强调:“只要是母体身体好,体质好,那子女的体质自然会好。”因为胎儿在母体中,必须通过脐带血管来吸取营养,如果母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婴儿的发育肯定受影响。为了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日后健康成长,人们多用这句话来鼓励不思饮食的孕妇要注意孕期的营养,多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营养食物。
    婴儿出生后,各个时期的发育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七坐八爬九发牙”这句俗语。概括了婴儿发育的共性:七个月时,婴儿开始学坐,八个月时,婴儿开始学爬行;九个月时,婴儿开始发牙。当然,这句话仅仅是共性的概括,并非每个婴儿都在这时期就有这种发育现象,有的婴儿早点,有的婴儿迟点,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揠苗助长。
    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放屁这一自然现象,潮汕人调侃说:“屁是肚内烟”。所以放屁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正所谓“放屁君子,笑屁小人”。根据医学原理,正常人体肠腔中有100—200毫升左右的空气,这些气的来源是吞下去的空气、食物发酵生成的二氧化碳和别的气。这些气在体内不能滞留太久,必须通过咽喉、食管嗳出,或者从肛门排放,倘若一整天不排气,那么肚子会胀得难受,产生腹胀、腹痛,甚至因屁中含的有毒物质浓度过高而中毒。这些空气中,由于所包含成分不同,排放出来后有的不臭,有的很臭,有时很响亮,有时不响亮。这就是常说的“臭屁不响,响屁不臭”。大凡臭屁,是由于进食过多的高营养或易发酵食物,产生含氨、硫化氢、酚、屎臭素等,因而产生的屁很臭。  “响屁”大部分是腹中空气、食物氧化的二氧化碳,由胃肠正常蠕运,放出的是“响而不臭”。  “孥仔放尿射过溪,老人放尿滴着鞋”也是潮汕地区流传相当广泛的一句俗语,根据中医原理,小便是靠膀胱括约肌收缩而将尿液排出体外,这一排尿功能,是由膀胱的“气化”作用,而膀胱气化又依靠肾功能。肾功能好,气力足,肾功能不好,则气力不足,这就是尿尿时射程远近的关键了。
    有不少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影响到人的生理现象,也包含着很大的科学道理。一个人高兴,潮汕人说是“笑到肚肠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在大笑之下,会增加腹压,使胃肠蠕动加快或胃肠痉挛而出现疼痛,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的人一边哈哈大笑,一边又捂着肚子蹲下去这种情况。关于害怕,也有两句俗语,“惊到面青叻铜”,就是面部像青铜那样。中医学认为,人体受凉时,会分泌出较多的肾上腺素,这些肾上腺素可造成面部血管收缩。血管一收缩便可出现面色苍白。同时,由于肾属水,水盛而乘木,木为肝,肝的本色是青,因此可出现青紫状况。更严重的是“惊到屎流尿滴”,当一个人过度受惊吓的话,会影响到肾,以及导致大小便失禁。所以有一些人每逢重大场合的时候,总觉得尿频,不停地跑厕所。“小理到面红颧赤”也是一句潮汕俗语,  “小理”即是害羞,当一个人害羞的时候,大脑相应的神经皮质指令分泌肾上腺素,而少量的肾上腺素可使面部皮肤的血管扩张,使面部突然变红。愤怒的时候,潮汕人习惯说:“气到心肝头激到球。”这是因为一个人因情绪激动时,有时候会引发心绞痛,这种病症表现为很少有先兆,疼痛典型部位在胸骨上、中段,胸骨后,稍偏左,发作时呈压榨性、憋闷性或窒息性疼痛。处理不及时会引起休克乃至死亡。也有一句“气到大颈奎”,或者“气到青筋胀项”,这是因为由于愤怒而导致静脉怒张。
    对于年龄所出现的差异,还有“奴仔次阻次大骨软,后生骨硬,老人骨酥”、  “孤老轻健”、仔”等等。
    有关病理方面的俗语也不少,潮汕地区地湿燥热,有不少人容易积火,这一方面就有不少俗语。  “磨夜积火”,点出了积火的原因。“磨夜”指上夜班,读夜书或者玩通宵,这就容易出现积火,积火分为两种,一种是积虚火,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而饮水不多,积实火表现为口干欲饮水,大便干结。潮汕大街小巷,凉水店遍地开花,主要是针对潮汕人容易上火的特点,而且对症下药,属虚火的,选用沙参、玉竹、熟地、麦冬、天冬、石斛之类的中药养阴;属实火者,可用夏枯草、桑叶、菊花、银花、山葡萄、白花蛇舌草、鸭舌草、板兰根、生芦根之类的中草药清解。积火的时候相应有一些症状,有的人积火后面红耳赤,似乎气色很好,故有“浮火看做血色好”,“浮火拉做健”之说。其实,这是因为积火的人,如果是积实火,体现为嘴唇红润,积虚火则体现为两颧泛潮红色泽,当然被误会为身体强壮了。
    一句诙谐的“肾衰目花,时钟楼看做莫斯科”,点出由于肾功能的衰退,可以导致一个人视力模糊,所看到的对象也肌模糊不清了,肾功能的衰退同样可以听力不聪,人们又开玩笑地说:“耳飞飞,芥兰花听做胶罗衰”。
    最为广泛流传的一句“齿痛正知齿痛人”,本身就附带着一个民间故事。相传以前有位官太太正患牙痛,轿夫半路上饥渴难忍,恳请停轿吃饭,官太太不允许,轿夫急中生智,说:“太太,肚子饿比闹牙痛还难受,求您允许停桥,让我们吃饱再走。”被牙痛折磨得很痛苦的太太顿生恻隐之心,马上让他们吃了饭。这句话演绎为只有自己经历了苦楚,才能理解别人同样的苦衷。从医学角度上,牙痛是一种病症,是生龋病、牙髓病,牙周病、冠周炎引发的。龋病是生于细菌产酸和细菌作用于糖类发酵腐蚀牙齿而致脱钙,有机质被蛋白质溶解,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软化、崩解而形成龋病。牙髓病分为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坏疽和牙髓变性,都是由于牙髓被细菌感染,或受物理、化学刺激,或营养障碍所致。牙周病分为牙周炎、牙周脓肿、牙周变性。这些都是导致牙痛的病因。
    潮汕医学俗语中,有关卫生方面的知识也不少。例如:“好食烂嘴边”。“烂嘴边”就是口角炎,临床表现为嘴角裂开,化浓,且张嘴有疼痛感。“好吃烂嘴边”,这句话多为大人用来教育馋嘴的小孩,骗他们吃多了就会烂嘴边。然而,潮汕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有人“烂嘴边”时,老人们会教其拿几颗刚煮熟的饭粒放在患处,过一会儿把饭粒扔到屋檐上喂鸟,意为“烂嘴边”的晦气已被饭粒带去让鸟吃掉了。或许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用这个办法确实能治好“烂嘴边”。分析起来,里面还真有点科学道理。口角炎是由于身体缺乏维生素B引起的,而我们吃的米饭表面的那层淀粉又富含维生素B,因此达到了治疗的效果。现在有的家庭总爱吃那些晶莹的精装米,或有的人为了讲究卫生淘米过度,易使身体因缺乏维生素 B而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如口角炎等。如得了口角炎,可以到药店买几片维生素B,内服,再用几片磨成粉末,抹于患处,则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你是本文的第222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文化趣谈》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