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潮汕地区至今仍流传着“明朝隆庆三年,潮州总兵刘光辰之遗女刘明珠,串珠巧绣百花珠衣”的故事,这就是潮剧经典剧目《刘明珠》,1964年拍摄成电影艺术片。珠绣这一手工艺早在明、清代已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从民间戏剧舞台上珠光宝气的戏服,到妇女的头饰、珠花、云额、珠鞋等等,真是无所不有。经过漫长的岁月,从事珠绣的民间艺人们不断改进,汲取其它姐妹艺术的营养,潜移默化,工种针法日积月累,逐步丰富完善,形成了精致秀雅,绣纹流畅,针法多样,色彩鲜艳,造型优美,珠光晶莹等特点,于群芳中争妍斗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汕头珠绣的鼎盛期,珠绣毛衫、珠绣时装、珠绣袋、珠帘、珠绣玩具、珠绣画、珠绣万能花、珠绣腰带,品种繁多,异彩纷呈。汕头市工艺日用品厂的珠绣袋、珠绣毛衫分别于1983年和1985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的银杯奖,珠绣万能花获希望杯奖,珠绣时装获全省化纤类第一名,珠绣玩具获部优质产品奖,获奖产品之多居全省珠绣行业之首。 珠绣凝结了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是一种舞动在手指间的艺术。说起珠绣画,我曾见一些媒体报道潮汕某市的某人2001年开始创作珠绣画,是此艺种的创始人。这可能是对潮汕工艺美术品种的历史太缺乏了解,才会出现如此错误。其实汕头的珠绣画早在1978年就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8年编辑出版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资料选编》一书,在第48页就有这样的介绍:“广东汕头用珠绣描绘的《节日之夜》,是以一粒粒闪烁发光的各色珠子组成,焰火缤纷,灯光灿烂,辉煌壮观”。此作就出自原汕头市工艺日用品厂。赏读的这幅珠绣画挂屏《我们热爱和平》,也是原汕头市工艺日用品厂的技艺人员和绣工集体创作的,主创者就是当今著名女画家赵澄襄(时在这家工厂从事设计工作),作品图片被编入1988年印发的《广东工艺美术史料》一书。珠绣画作为高级欣赏品,是珠绣品中高超技艺的一种集中表现,这幅作品长112厘米、高72厘米,技艺人员经认真构思、设计,画面上表现的是六位不同民族的女小学生身着节日盛装,戴着红领巾,脸露笑容,活泼可爱,分别以正、背、侧面等不同姿态,坐在一起串针引线绣制“我们热爱和平”的大红条幅。左上方高悬的大红灯笼或露一半,或显吊穗,与右下方怒放的玫瑰花,构成呼应;右上方随风飘动的大小、藏露、色彩不一的气球,加上放在地面的剪刀、绣线、挂袋、书本、篮子等都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洋溢着喜庆轻快的氛围。孩子们热爱和平,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建设祖国之主题跃然眼前。绣工们根据设计的图稿及要求,以针代笔,以珠代墨,“勾勒”线条、“渲染”色彩,用灵巧的双手在花规上下翻飞,穿针、引针、串珠,巧施珠绣的平针、垫针、掺针、乱针、码针、滴点等10多种针法,整幅全部由一粒粒白、黑、赭、金黄、淡黄、大红、粉红、桔红、墨绿、浅绿、深蓝、浅蓝等多种颜色的玻璃圆珠串绣而成。细看可见其选料配色十分讲究,不同颜色的玻璃珠配上不同的绣线,珠的排列十分得当,或斜或弯、或正或直,甚至“杂乱无章”,经光线折射产生出熠熠生辉的奇特效果。尤其是人物脸部的额头、鼻子、双颊及头饰采用潮绣的“垫绣“的传统技法,先垫上棉絮,后在上面巧用垫针绣珠,呈半浮凸的形态,立体感强,在灯光照射下,既熠熠闪烁,又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富有视觉张力。整件作品以白色小圆珠绣底地(铺底),经装裱后配木框而成,给人以主题鲜明,构图新颖,主次互衬,设色柔和,精致秀雅,绣纹流畅,针法多样,珠光晶莹,清新悦目之感觉。时隔数十载,我再度欣赏到作为精品收藏的这幅珠绣画,一针一珠,让我读出更多的妙趣来,不禁为汕头珠绣工艺的高超而赞叹!
|
你是本文的第57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7、11、26 作 者: 曾广锡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