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研究学术成果斐然 最新 图1张

    《海邦剰馥:侨批档案研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陈荆淮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所收载的论文,基本上是围绕侨批档案这个主题,具体则涉及多个角度和领域。探讨侨批业经营方面的论文有:李志贤作为主题发言的论文《19—20世纪期间新加坡各邦民信局的营运与同业组织》,概述新加坡民信局的起源、民信局的发展与现代邮政和银行的推动,阐述19—20世纪新加坡各邦民信局及其同业公会的发展概况、民信局的营运特点与跨国经营网络。陈汉初的《侨批投递: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海峡殖民地时期新加坡批局与汕头等地的往来为例》,阐述侨批的产生及其投递特点、新加坡批局的生存业态、新加坡与汕头等地批局的经营方略、侨批投递的保障措施,概括侨批投递这一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经验。还有几篇以个案或行业为对象探讨侨批业的,如沈建华的《探索寮国批信局的经营方式——以林炳林家批为例》,通过详细解读批局经营者林炳林个人的批信,探讨寮国(老挝)侨批的行程走向、批信回批到达时间及列号方式、批款兑换方式。贾俊英的《以天一局为个案考察近代闽南侨批局信用》,从传统道德的个人信用、血缘地缘关系的信用、制度信用、民间与官方组织的制度信用约束四个维度,探讨闽南侨批局的信用问题。刘伯孳的《华侨银行的侨批业经营》和蔡少明的《中华邮政处理海外批信欠资及补资邮封研究》两文,则是探讨银行业、邮政业与侨批业关联的论文。
    从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章有:陈春声作为主题发言的论文《侨批档案对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挑战》,提出“如何从民间历史文献学的角度去解读和理解侨批”、“如何利用侨批有意义地叙述普通人的生活”和“侨批的研究如何回应历史学的核心问题”三个视角并作概括性阐述。张林友的《侨批档案与闽粤近代金融史研究——基于史料比较的分析框架》,从区域金融史研究的史料视角,比较方志、文史资料与侨批三种历史资料,认为侨批具有“专业的金融文献”、“存世量大”、“多涉及微观史料”和“多涉及国际金融信息”四个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金融文化四个层面,论述批档案在金融史研究中的应用。林伟钿、陈景熙的《从一封特殊侨批看闽南华侨的商业网络》,则通过对《三州府文件修集》中“洪作霖遗嘱书”这一特殊侨批的解读分析,去追寻洪作霖为例的闽南华侨的跨国商业网络。张静、黄清海的《从闽南侨批看近代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承》一文,从传统家族文化传承、故乡社会改革理想的印证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维系三个层面进行引证论述。洪林、黎道纲的文章则提出应深入发掘,掌握第一手资料来扬侨批史。还有曾旭波的关于侨批定义的梳理,杨剑的对侨批断代意义及方法的论析,陈嘉顺的在艺术史视野下去观照侨批的书法艺术等。
    有多篇论文是探讨侨批与家乡、家族的发展情况的。如班国瑞、刘宏、张慧梅的《鸿雁传书牵万里》,引述非常翔实的资料,从“侨批网络的地域性与全球化”、“华人移民形态的多样性与共通性”、“华人移民现象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几个层面加以阐述,而主要论述美澳华人移民与家乡的书信往来。肖文评、田璐、许颖的《从侨批看民国初期梅州侨乡与印尼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以梅县攀桂坊张家围的张坤贤家族为中心,从侨批资料探讨侨居地印尼与侨乡梅州的近代教育发展情况。陈友义的文章通过大量侨批去引证论述潮人的传统家风,他概括并论述潮人的“忠公爱国”、“热爱家乡,关心桑梓”、“尊老爱幼”、“关爱家庭”、“勤奋耕读,崇尚知识”、“勤劳简朴”、“诚实守信”七个方面的优秀传统家风。吴榕青、李利鹏、王丽莎的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解读侨批,概括阐述潮安东凤张捷谦家族的移民历程和这个家族的教育、文化信仰、新旧思想交融等家族发展情况。李炳炎的文章则是以自身的家族为例,运用侨批文献来印证这个曾经经营传统首饰商号的家族的传承、变迁、发展,重点阐述传统家风的问题。王惠的文章也是通过侨批去分析一个曾经经营侨批业的家族的故事。
    有关侨批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方面,也有多篇文章作专门的论述。陈胜生的《潮汕侨批“申遗”始末》,比较系统地回顾了潮汕侨批的早期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从征集、收藏、整理出版,到研究,到申遗的整个历程。许茂春作为主题发言的《关于侨批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则除了回顾自己的侨批缘和收藏集邮经历,也提出要站在全球视野上深入挖掘侨批实物、海内外协作打造侨批文化宣传品牌的前瞻性意见。柯木林提出并论述侨批研究应有新思维。王炜中通过田野调查,提出并论述澄海隆都可营造“侨批文化生态保护区”。金文坚提出并论述侨批的数字化问题,提出“让侨批资料在数字化世界实现真正的团聚”。这些都是颇有见地的前瞻性意见。尤其是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的代表,会议主席罗仰鹏在讲话中指出:“侨批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他就如何深化今后的侨批研究工作,提出四点前瞻性建议:“一是要继续做好侨批的征集、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要加强科学的保存、数据化处理,让珍贵的文物传播到海内外,为专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史料;二是要从以征集为重点转为以研究为重点,扩大研究范围和深度,不要极限于就侨批论侨批,要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多方位、多层次、全面研究侨批的内涵;三是要加强宣传、传播。将侨批作为与海内外华侨华人进行文化交流,深化与有关国家地区人文合作的重要载体;四是要把侨批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联系起来,华侨和海外华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经历者和实践者,侨批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外交通史、移民史、经济史的见证。要从侨批中挖掘出积淀深厚的经济文化内涵,为推动汕头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做出更大贡献。”柯木林在研讨会总结感言中说,此次会议可说是侨批“申遗”以后的第一个跟进会议,意义重大。他非常同意大会主席罗仰鹏的申遗成功是一个更高的起点的说法,而且认为“此次会议就是更高起点的一个起点”。

你是本文的第102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2、25
作 者: 吴二持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