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文原名翰,字用文,以字行,号友石山人,元末灵武人。据清代历史学家和金石学家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一文所述:“用文者,潮州路总管王那木罕文字。”因“罕”和“翰”的字音相近,故当时人称王用文为王翰,史书也称其为王翰。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和清代潮州著名学者陈衍虞的《郡乘代言》中,皆称王用文是唐兀惕族人,唐兀惕族即党项族,也称党项羌,是羌族的一支,原居住在青藏高原,唐朝以后移居甘肃、宁夏一带。以上可以说明,王用文是羌族人,史书称他是元末灵武人,元末灵武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灵武市。
    王用文三世仕元,为上千户,少袭爵,擅诗文,先在江西、福建两行省任郎中官职,其后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366—1368)任潮州路总管(元朝在行省之下设置路,路的行政长官称总管)。在元朝统治近百年时间,历任潮州路总管大多数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民众因此甚痛恨。而羌族人王用文在任潮州路总管近三年里,做了不少好事,这是很难得的。他主要宦迹有下列五项:
    一、为官清廉受潮州民众赞扬。王用文在潮州为官清廉,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严惩贪官污吏,使当时潮州政治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据清乾隆年间周硕勋纂修的《潮州府志》记载:王用文在潮州任官职期间,“性廉悍,遇事敢断,吏畏民怀。”作为一位元朝地方官吏,王用文能够清廉履职,注重吏治,使所属官吏不敢违抗他的清明政策措施,并得到潮州民众的拥护,这是很值得赞扬的。
    二、重建韩山书院,有利潮州文化教育发展。王用文了解到潮州城南的韩山书院(取潮州城东之韩山为书院名称),自至正十二年(1380)被大火烧毁后,潮州文教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于是他到潮州任官职的当年冬天,就主持在潮州城西的大隐庵旧址,重建起韩山书院,以昊期为该书院山长,并聘请潮州名士戴希文至该书院讲学。这一举动,对潮州文教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赞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得到潮州士民的赞赏。王用文在参观潮阳东山双忠庙(即唐代民族英雄张巡、许远庙),并遣人到潮阳东山双忠庙祭张巡、许远以后,自己经过一番考证,认为《沁园春·谒东山双忠庙》词,确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进军潮阳,在东山双忠庙拜谒张、许二公后题写的作品。王用文还为文天祥这一词作跋,跋中记述文天祥这一词“实愤奸雄之误国,欲效二公(张巡、许远)之死以全节也。”以上可见,王用文对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是给予高度赞扬的。作为一位羌族人的元朝地方官吏,能够公正地赞扬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在当时很得民心,很自然地博得潮州广大士民的称赞。
    四、游赏潮州名胜古迹,留下著名诗篇。王用文在公余之时,喜欢游赏潮州各地名胜古迹,并有感而写下一些情景交融的诗篇。如他的《游灵山寺》诗云:
    海气漫漫暗越城,禅房寂寂慰高情。
    秋深岩户留云彩,夜半山风作雨声。
    释子不眠供茗木宛,幽人无语对棋枰。
    马蹄明日知何处,赢得山灵识姓名。
    在以上诗篇中,王用文把潮阳灵山寺深幽静寂,僧人虔诚供佛和专心修练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诗人在此诗中还赞扬灵山寺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同时抒发了自己热爱潮州景物和畅快游赏的情怀。
    五、擅长篆书,留下珍贵石刻。王用文的书法很有成就,尤其擅长篆书。他在潮州一些地方,留下篆书石刻,其中如潮州城金山隐石洞的“清晖同趣”,潮阳东岩的“云关”、“飞云”等篆书石刻,现在仍保存下来。清代历史学家和金石学家钱大昕的《潜研堂金石文》一书中,把王用文在潮州各地留下的亲笔篆书石刻,都列为全国著名的石刻,堪称珍贵。
    由于王用文有封建忠君思想的局限性,当明朝军队南下将至潮州时,他浮海要逃至交趾(今越南地方)不果,转而避居福建省永福山(今永泰县东部)。明太祖朱元璋闻王用文有贤才,曾下诏征聘他,但他却自杀而死。王用文有思想的局限性,但这位少数民族的历史人物在潮州任官所做的有积极意义的事迹,一直仍受到潮州民众的赞扬和怀念。

你是本文的第60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2、9
作 者: 杨群熙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