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饱满 气势轩昂——木雕立体摆件《母子狮》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 在佛教中为神兽,象征神圣、吉祥,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表示佛力浩大,无物不降。狮子的故乡在非洲、中西亚洲和南美洲等地,我国出现的狮子是东汉以后从国外进贡来的。历代的艺人们以自己的智慧,运用手中的各种工具,创出了比自然界的真实狮子更为浪漫生动的形象,狮子身上那些神瑞化的怪异装饰,一直到唐代才去掉,开始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文采和格调的狮子形象。狮子在丰富多彩的工艺美术品中得到巧妙的应用,竹雕、剪纸、泥塑、石雕、木雕、砚台、砖雕、刺绣、陶塑……,其形式之多样,造型之丰富,令人为之赞叹。在潮汕地区随处可见祠堂、庙宇门口雌雄成对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还有装饰于不同位置的木雕狮、灰塑狮、嵌瓷狮等等,充满着浓郁的民间乡土艺术芬芳。
    潮汕木雕同潮汕石雕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同样有圆雕、沉雕、通雕等表现手法,同样是从明代以前的古朴凝重向精细雕刻的技法和风格发展,同样是潮汕传统建筑最重要的装饰和建筑构件。潮汕地区的木雕狮都是南狮(潮州狮)的艺术造型,它除了应用于木结构建筑的装饰外,还应用于神器木雕的馔盒、香炉、神龛、神轿及牌匾、围屏等,也有人家将木雕狮子放置家居厅堂,取大狮、小狮谐音太师、少师,寓意步步高升,事事如意。我在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已四十多年,据了解在潮汕地区雕刻的石、木雕狮子品类和规格最多的是揭阳市。木、石雕狮有南北狮之分,石雕有蹲狮、卧狮、母子狮、戏狮,木雕有十八狮、九狮、牌匾狮、屏头狮、踏脚狮、几上狮等等,规格从三英寸至十六英寸等,享有“揭阳狮”之美称。今赏读的这素木雕立体摆件《母子狮》,1960年入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是该馆收藏的众多潮汕地区木雕狮之一,出自潮州木雕艺人之手。这屏作品高15.8厘米、宽39.7厘米、厚16厘米,以不生虫蛀,易于奏刀的樟木为原料,经凿坯、细刻而成。表现的有一只母狮和两只小狮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蹲伏的母狮躯体浑圆,胸肌厚实,胸系的项圈中间为吞头吊缨,四肢劲健,筋骨明显,爪牙尖利,脚踩通透玲珑的绣球,正与两只小狮子戏乐,富有人情气氛,充分表达作者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力。木雕狮重点突出的是狮头,亦即是“十斤狮子九斤头”,这母狮长30厘米、宽14厘米、高25厘米,其狮头宽8厘米、高9厘米,嘴阔6厘米,耳长6厘米,鼻宽4厘米,狮头上昂微歪,脑部有起伏装饰线,显得苍健含蓄;耳朵如扇耸起,双眼圆睁,鼻大且短,鼻根深陷,嘴阔露牙,面部肌肉束起成一块块疙瘩状,颔下长须飘拂;头、颈部与腿部布满旋涡状的卷毛,鬣毛长披,夸张的尾巴鬣毛束成条状,与高昂的头部形成动势呼应,充满了装饰性和韵律感。头部的卷毛、突目、隆鼻、阔嘴、丰颔及尾巴等的细部刻划精细不苟,虽头大身短,但整体协调,既强调了面的表现,又结合了线的运用,显示出造型效果,从每一个角度欣赏,都会感觉到完整而有变化,生动地表现出柔润中有刚劲,雄强中有秀美的艺术效果。
    在母狮的身旁和身上各站,或爬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形态不一,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显示出母狮对幼狮的温柔体贴,符合狮子“性爱群居”。母狮常把狮子带在身边等特点,相依相偎,其中还体现了民间传统对生命繁衍的祈求愿望,象征子嗣昌盛,源远流长。母狮与狮子都有一条扭动着的动态线,体块结构起伏丰富,左侧静立状的小狮子长14厘米、宽8厘米、高12.5厘米,抬起左腿踩着绣球,成束条状的尾巴高高翘起;在母狮身上的这只小狮子呈站立行走状,长16厘米、宽6厘米、高11厘米,尾巴下垂,转头望着母狮,既与母狮形成相互呼应,又与另一狮子构成对比,妙趣横生,令人击节赞叹。整屏作品运用木雕传统的圆雕、阴(沉)雕等技法,注重细部的精心雕刻,每只狮的鬣毛、颔须及旋涡状的卷毛都用阴线刻画,使之具有灵动的韵律和节奏。一块块木头在艺术家的凿刻下,成为一只只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狮子,散发出潮汕木雕狮独特的艺术魅力。

你是本文的第79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2、21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