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一年农历六月初一(1922年8月2日),强台风袭击了潮汕,海潮猛涨,沿海数以万计的居民、渔民,葬身汪洋。
    南澳县(岛)隆澳义德善社的社员余阿泉(又名佘世清,新乡人,约1869—1948)、余排长(又名余清如,龙地乡人, 1859—1939)、陈大弟(又名陈克桂,龙地乡人,1879—1954),这三位敲(舟古)渔人,除致力参加收埋当地数百死尸外,还约了一些渔人,自带伙食费,驾船去澄海县坝头、北港一带,苦战10余天,收埋了水尸二三百具。他们仍不怕脏臭,遇尸必收。由于天气炎热,有的尸体发烂生虫,又驶船到该县东里沿海收白骨。在乌鬃埔(今东里车站址)浅滩,见有一副露出头(骨卢)的白骨,便把它挖掘出来,准备另行妥善掩埋。却发现这是一具富人女尸骨,有一支金玉如意头钗、香黄金耳环一对、金手环一对、豆畔戒指4只,其重4公两多。尽管没有他人在场,他们在金器面前,仍毫不动心。当收埋白骨之后,就把所获金器,全部拿到附近寮尾崇心善社上缴。
    善堂人见这三位南澳渔人,皆是衣衫破旧的穷汉,却拾金不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便特制了—块宽2.2米、高2.54米的大木匾,上面写着:“真善人”3个大字,下署小字“善无假善。兹有南澳县隆东、西乡佘阿泉、余排长、陈大弟诸君,到我澄邑收骷髅,发现黄金数两,心不动焉。为此特赠牌匾一幅留念。中华民国十一年,澄海县东陇埠寮尾崇心善社全体敬赠。”该牌匾挂在隆澳义德善社内(此事载入1945年《南澳县志》)。并赠给每人一枚奖章。他们挂此奖章,不论到潮汕18个大善堂中任何1个,都受到款待。他们是潮人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粤东行署给予表彰,香港也登报赞扬。
    三善人先后病故,隆澳社友们便按三人生前所约,葬同一穴于斜皮岭下。墓碑出土高0.75米、宽0.4米,刻着:“真善人。祖克桂陈公、清如佘公、世清余公墓。”旁“土地福神”碑,石刻“民国三十年,地址陈家送赠。潮世公会陈于璋竖”。当地之人林国安先生为主,募捐了安葬款,并撰联曰:“三生有幸同葬一穴,善人无私共献多金。”又有邑人林国贤先生撰联云:“善非假善得金不昧,人是真人通德同茔。”

你是本文的第1479位读者
来 源: 《南澳岛传奇》
作 者: 林俊聪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