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思巧剪 古色古韵——剪纸《其乐融融》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今天的潮汕地区城镇到处虽然高楼大厦林立,但却有着十分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毫不夸张地说,在潮汕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了一些寺庙、祠堂、古民居的印象和记忆。在汕头市潮阳区的城区和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寺庙、祠堂,如双忠行祠、姚氏大宗祠、下底提督府、大峰祖师亭、莲峰书院、和平古桥、灵山寺等等,不少已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四序堂、耀明书院、明安里等不少新的传统建筑物,已成为人们了解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的好地方。在农村的传统民居样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美到处是有的,对于你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此话道出了作为一名艺术家必备的便是“发现”,具有敏锐的观赏和审视力。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本身存在而没有被发现的题材,实际就是无形的财富,“潮阳剪纸”非遗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郑少燕,正是用自己的眼光,在潮阳的传统民居建筑上发现了美,并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使这剪纸不仅是艺术品,也成为人们的美好记忆。
    我曾撰文介绍了郑少燕的《千秋共仰》、《巧绣春华》两幅在全国、全省展评中获奖的作品,她以传统建筑物作为表现题材的佳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光阴似箭,一转眼间就已过去6年多了。从单纯建筑物“双忠祠”的《千秋共仰》、姑娘们在“四点金”古民居外面绣花的《巧绣春华》,到眼前这男女老小团聚“下山虎”里,喝茶、下棋、弹唱的《其乐融融》,别有一番艺术韵致。品读的这幅作品长80厘米、高40厘米,它以大红宣纸为载体,用小剪刀铰制而成,2013年在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银奖。画面构图形式将“中心式”和“对称式”融于一体,采用对称、均衡的布局,既突出中心主体物象,又用对折手法围绕主体而安排,使图纹左右呼应,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显得结构严谨。郑少燕巧妙地以一座典雅雍容的潮汕传统民居“下山虎”外貌作为依托,建筑物的屋脊、垂带、檐头、柱子、滴水、瓦片、匾额等各种纹样“勾勒”精致细腻,疏密和线条处理得当,将屋顶的各种装饰处理得更真实,让细节体现出作品的古色古韵,妙趣盎然。“下山虎”建筑物突出“描绘”屋顶的细腻繁复,屋脊上嵌瓷“双凤朝牡丹”、“松鹤延年”, 匾额“安乐居”,檐下及楣上彩绘的吉祥花草,将这民居装饰得富丽堂皇。建筑物整体以“阴剪”为主,使黑白明显,不但体现出刀味与纸感,也达到画面稳重,避免轻浮空灵的效果。作为表现主题的人物形象就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画面中间是几个年纪大的男女围坐在方桌旁边,桌面上“工夫茶”具一应俱全,右边男的放下二胡乐器,兴致勃勃地泡起茶来,后面的小孩好奇地看着;左边女的侧身倚靠桌子,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托着下巴,眼睛看着桌上的一本“潮州歌册”,似乎正在吟唱;在其后侧女的弹着月琴、男的横吹笛子,此际音韵悠扬的潮曲和琅琅上口的唱词在厅堂里回荡。左右两侧为对称的图案,表现的是正准备弈棋和其他孩童,都被前面十分有趣的场面吸引了,瞧!两个顽皮的小弟弟或翻跟斗、或倒立行走,玩耍起杂技来,真是逗人喜爱。画面上为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既美满充实,又富有剪纸艺术的韵味,除了“刻画”人物形象外,在其它空白之处用牡丹花、莲花、佛手等寓意吉祥的花朵、枝蔓,穿插其间作为连接和过渡,极具装饰性,颇有农家其乐融融此妙韵,读之心情愉悦。
    线条是剪纸最基本的“语言”, 结构、形态都由线去表现。郑少燕注意画面上的黑白关系,将线条与块面有机结合起来,线条或简或繁,或阴或阳,流畅、粗细、横直、刚柔形成对比与变化,既处理好画面的虚实关系,又富有条理性和节奏感,显其对“艺术语言”的熟练掌握。如白衣、裤用“花中套花”的手法,使装饰效果更加强烈;黑衣、裤用锯齿、月牙纹,表现出不同物象的质感、结构,花卉及枝蔓的纹样用了大量的圆、弧线条,这些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动感极强,较好地表现了物象。这与建筑物横、直、弯的结构线条形成了对比,整个画面也就动中寓静,静中见动,有疏有密,可以让人读出更多的妙趣来。欣赏此作之余,期待着郑少燕在以潮汕传统建筑为表现内容上下足功夫,创作出更多特色鲜明的作品,为艺坛添上绮丽光彩。

你是本文的第59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2、28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