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后生仔”也在关注抗战史 最新 图1张

    6月21日是汕头沦陷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汕头各区县都实施15分钟的防空警报试鸣,以作纪念。1939年6月21日凌晨,日军兵分四路,出动三、四千兵力和几十辆军舰,向汕头发起攻击。一路向东湖进发,在东湖登陆后向礐石方向包围。一路则由妈屿岛登陆后,再兵分两路,一路由老汕头机场向汕头进攻,一路由黄金围(即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往外充公再折回包围汕头。另外一路由新津河乔装渡河至下蓬疍家园登陆。驻守汕头的独九旅及保安团奋起反抗,但因战况迅速恶化,不得不陆续撤离市区。翌日,汕头遂告沦陷。
    75年过去,这段抗战的历史,除了年届八九旬的老人亲历过、知道外,很多年轻一辈并不了解,只知道中国经历了沉痛的八年抗战才迎来胜利。而近些年,随着媒体对抗战历史报道越来越多,这段历史开始重新走入年轻一辈的眼中,以其沉重激昂的事件感染着他们、吸引着他们去关注、研究。如今再提起这段抗战历史,它不再是艰涩难懂的,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关注着它,搜索着它更多被人遗忘的过去。
    接触引发兴趣
    曾健鹏是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一员,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曾”。提起从什么时候接触抗战历史,他觉得应该是在他的出生地粤北山城韶关。父母是下乡知青,他从小就在农场长大,直到9岁随母亲回城。母亲所在的农场有很多国民党军官当时在那里改造,那个历史背景下,他们这群知青子女也是理所当然地将这些人当作是反革命,耻笑、捉弄这批人是孩时经常做的事,他们给老曾留下深刻印象是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很低微的。
    “从那时我就已在脑中记住了这些事,只是之前认为和我的距离很远,没想到身边就有着实实在在的抗战老兵,我觉得应该去做点什么。所以当2012年的11月,深圳关爱抗战老兵网的志愿者在潮汕招募志愿者时,就积极地加入了。”
    老曾说,第一次走访潮汕的抗战老兵,走进西胪抗战老兵家中,走进饶平的郑振林、余作渊,大埕的陈辉煌老兵家中,就被老兵的抗战故事给震撼了,原来我们身边就有着这些真实的抗战英雄。从老兵们那里,又了解到很多关于潮汕抗战的故事,那时才开始知道,原来潮汕是参与了八年抗战中的大部分时间的,而且在我们潮汕这片土地上,也有着大量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和英雄人物。从那时起,老曾就开始注意搜集,有哪些部队是参加过潮汕抗战的,他们的番号是什么,指挥官是谁,曾有过哪些战斗和事迹。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遗迹陆续的发现,对参与潮汕抗战部队的熟悉,逐渐对当时日寇侵略我们潮汕的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脉络。
    如果说,前期了解曾参与潮汕抗战部队情况,开始只是为核实抗战老兵身份的话,后来四处搜集资料,看有关的书籍,则是开始为潮汕有着如此多的抗战故事所感动,他希望通过了解,宣传,能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段历史。让这些几乎断层的历史有所承继。
    在关爱抗战老兵的过程,老曾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战争的残酷,战争给参战军人,给人民百姓带来的影响,比如阳江的老兵施宗羡,经常在梦中惊醒,对祭奠牺牲战友有强烈愿望。洋铁岭,大脊岭这些山峰的名字,甚至绝大多数潮汕人都不知它在何处,它却深刻在一位粤西老人脑中一辈子。而大脊岭山下的官硕乡,乡人对日寇的刻骨深仇,对国军抗战部队的深情,都给老曾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这近两年的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中,他比较侧重的都是当年那些国民革命军的抗战军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人缺乏应有的尊重,缺乏足够的生活保障,甚至还有不少生活在贫困线下,他希望能以民间推动政府的角度,让这些老兵得到慰藉,安享晚年。
    了解引发兴趣
    要想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首先需要了解。
    同为媒体人的林剑铭,就是在工作中了解了许多抗战时期的历史后,对其产生兴趣的。他早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就采访接触了这段历史。一开始,他秉持着认真采访的态度,详细了解了相关的历史事件之后,他又多次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采访报道,对抗战历史的了解也越发丰富。
    从2005年接触抗战题材,认识了同样了解、关注这段历史的抗战将士后代陈郴,到近两年在采访中认识了更多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林剑铭也成为了关注抗战历史的一员。现在,抗战历史已成为他关注、报道的重要题材之一。哪里有新发现的老兵、哪里有抗战遗迹、墓碑等,他都会前往探究。他表示,这份热情与他热爱新闻采编工作有关。他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兴趣,如今成为一名新闻采编人员,干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然会倍加用心地投入各种题材的采写。而潮汕抗战历史这么精彩,老兵们的亲历那么感人,更是他需要认真对待的好题材。
    另一位长期从事义工活动的市民林焕忠,也是在了解中关注起潮汕抗战历史。以前,他对于抗战只知道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一些著名的战役,对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抗战历史并不清楚。第一次接触这段历史,是从看望老兵爷爷们开始的。当时本报《抗战那些年》专栏推出后,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从深圳赶来,并在微博上发起找寻汕头志愿者加入,林焕忠就这样开始接触抗战历史。在一口气听完五、六位老兵爷爷的讲述后,那些有血有肉的历史深深吸引着他,给他直观、真实的感受。
    看望老兵、寻找潮汕地区的战斗遗迹、将士墓碑,搜集相关历史资料,成为他业余的一大爱好。在一次次探望老兵的过程中,抗战历史成为大家讨论的主要话题。在一次次地交流中,他的抗战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着。在找寻揭阳大脊岭抗战烈士墓的过程中,一处处曾经发生过的战斗遗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对这段历史的关注度更加升温。
    地缘引发关注
    黄志昂是揭阳东山医院的医生,去年8月,志愿者们送揭阳炮台的谢茂强老兵到他们医院治疗,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抗战老兵,关注抗战历史,特别是潮汕抗战史。
    以前他并不知潮汕地区有什么抗战老兵,也不关心潮汕抗战史,是那些健在的抗战老兵,吸引他去关注潮汕抗战史,并将其与整个中国的抗战史联系起来。比如去年他们到广西玉林看望流落当地的揭阳籍远征军黄俞鸣老兵,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地处华南海防前线的汕头,与被日本占领的台湾仅一水之隔,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1938年广州沦陷后,我国抗战只剩下汕头唯一一个口岸可运输军需用品,因此,日本侵略者想尽一切办法要攻下汕头。当汕头沦陷后,整个中国的口岸就没有了,结果使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变得极其重要,远征军进入缅甸、印度,是为了保住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如果滇缅公路不保,外援即无法进入中国,与日本的对决也将陷入补给不足之劣势。黄志昂认为,如果汕头不沦陷,中国或许就可以没有远征军了!
    现在他经常收集与潮汕抗战有关的资料。一是在揭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中,他是负责整理资料的;二是对这段历史确实感兴趣。《汕头都市报》刊登这方面的资料很多,是他的一个收集对象;他也在网络上淘资料;比如他在网上找到四十多张汕头沦陷时日军拍摄照片,这些照片是收藏者张美生和陈郴从日本购进,捐赠给有关部门的,后经翻译重新出版,仅印了一千来册。这些资料他将陆续在志愿队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等分享出来,也准备送给一些图书馆收藏,以便让更多研究潮汕抗战史的学者使用。

你是本文的第72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6、21
作 者: 周晓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