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淑赋予潮阳剪纸时代灵魂 文化习俗 图1张

    一把尖头的生铁剪刀,一张纸在指间灵巧转动,三两下的剪裁,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跃然纸上……潮阳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雁淑将剪纸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将传承潮阳剪纸技艺作为己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赋予潮阳剪纸新时代的艺术灵魂。
    从小随母亲学习剪纸
    走进陈雁淑的剪纸工作室,浓郁的潮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传统的潮汕粿印、精致的潮州木雕等摆放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墙上挂着陈雁淑数幅获得国家、省、市大奖的剪纸精品。有荣获“北京2008年迎奥运剪纸大展”金奖的作品《普天同庆》,这也是此次大展上全国唯一被奥组委收藏的作品;有在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举办的赛事文化活动上获得金奖且被亚组委永久收藏的作品《祥和如意乐羊羊》。然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由近十幅潮阳剪纸组成的《五牲花》,这是在潮汕传统民俗活动中用于过年过节、敬祖酬神的五牲粿品装饰之用。
    据了解,潮阳地区有一种“赛桌”的习俗。陈雁淑告诉记者,敬祖酬神的桌上摆满供品,供品上面叠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工艺品。村里人或外村游人过来观赏,总要看看谁家的剪纸精巧秀丽,谁家供品上贴的剪纸最出彩,谁家的女主人便被认为是最心灵手巧、最贤惠的。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陈雁淑从小对剪纸耳濡目染。陈雁淑说,她小时候看着母亲如同变戏法般将一张纸折叠后,就剪出一只活灵活现的蝴蝶图案,一下子就被这门传统手工艺所吸引。母亲见她如此着迷,便让陈雁淑跟随自己身边学习剪纸。从最简单的拇指大小的人物图形,到复杂的场景,陈雁淑把母亲传授给她的技法熟记于心,剪起来愈发得心应手。
    “白手剪纸”法精巧传神
    潮阳民间剪纸是潮阳民间美术中的珍品,是“民间艺术之魂”,它源于潮阳民间游神赛会,植根于人民生活中。它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装饰性强、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艺术,它以凝练、细腻、深厚、传神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写形、写意、写神、写心,保留着“海滨邹鲁”质朴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题材广泛。
    陈雁淑告诉记者,潮阳剪纸有别于北方剪纸,其风格特点是刀法精细,线条清秀均匀,且大多采用阳剪手法,剔除了较多的空白纸底,留下纤细线条,构图简洁清新。她随手拿起一张红纸,简单地对折后,便在纸片上剪下根本看不出内容的一道道曲线。不到3分钟时间,展开来竟然的是一幅金鱼戏水图,线条流畅细腻,有一股浓浓的“剪刀味”,使得作品更加栩栩如生。
    作为祖传第四代剪纸艺人,陈雁淑从事过绣花手工艺,曾在香港担任绣花图案设计师。陈雁淑告诉记者,她的外曾祖母黄庆善、外婆张秀枝、母亲李婵仙都是有名的剪纸艺人。她的“白手剪纸”法,不凭借任何样本,完全靠技法和想象,构图中行云流水,作品精巧传神。
    默默坚守中传承创新
    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陈雁淑将潮汕民俗文化融汇贯通于剪纸作品中,首创将诗词融入剪纸作品,注入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陈雁淑还创新潮阳剪纸的装裱形式,使剪纸作品如同书画作品一样便于携带,且能登“大雅之堂”,更使其作品呈现出浓郁的书卷气和精品意识,大气之中蕴藏温婉细致,显现出她独具匠心的创作理念。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为更好推广潮阳剪纸艺术,陈雁淑还将这门技艺传承给儿子、侄女和外甥女等人。同时,她还应邀前往香港、内蒙古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创办了“剪纸艺术工作室”,并经常应邀到汕头的学校开办剪纸课,传授潮阳剪纸的基本技法,她还应邀在汕头大学和汕头市图书馆举办剪纸公益推广活动,收到广泛好评。人们赞扬她“不为名利,只问耕耘”。
    陈雁淑凭着一把祖传的剪刀和一颗朴素的心,用实际行动为传承潮阳剪纸艺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默默耕耘着、坚守着。

你是本文的第66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2、29
作 者: 李德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