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 凤城粽香袭人 最新 图1张
    
    端午节,潮州人称之为“五月节”。潮人《端午》有名诗云:“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潮州人有五月节捆粽球、吃粽球、赛龙舟的习俗。

  临近端午节,凤城粽香袭人,市区各大商场超市、■品摊档纷纷推出各式粽子应市,诱人眼球。但仍有不少市民还是喜欢沿袭传统,购买新鲜竹叶、糯米、猪五花肉等原料自己动手制作粽球。在潮州,除了家喻户晓的“双烹粽球”,还有凤凰栀粽……

  潮州特色:双烹粽球

  粽子是我国端午节期间为纪念古代先贤屈原而烹制的民间小食。在潮州同样也有粽球这一民间小食,但它在制法上却有自己独到之处。

  潮州俗语中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气象谚语,可见粽球已成为潮汕名小吃的历史悠长。包裹的粽球,可谓是花色品种多样,口味各异。早在清徐珂《清稗类炒·饮食类》中便记载:“粽食品,大率以为点心,以若叶裹糯米,煮热之,形如三角,古用黏黍,故谓之角黍;其中所实之物,大腿,鲜猪肉者味咸;莲只豆沙味甜”。

  潮州粽球称为“双烹粽球”,这是因为每一个粽球中,都同时有咸、甜两种馅,甜馅为红豆沙,咸馅为咸蛋仁。“双烹粽球”和其它地区粽球不同之处,在于它更讲究“色、香、味、形”。“双烹粽球”在制作中用咸水草把粽球扎得很紧,共有四个角,其中一个角最长,把这个角的竹叶打开,便露出黑的香菇,白的猪肉,红的蛋仁、豆沙、虾米,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双烹粽球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猪五花肉、香菇、虾米、咸蛋、红豆沙等。在制作中,要先将糯米用水浸3小时,晾干,放炒锅中用蒜头■炒香,调入鱼露,把竹叶折成三角斗形袋状,先放入炒好糯米,再放入猪五花肉、香菇、虾米、红豆沙、咸蛋仁等馅料,再放糯米,包好用咸水草扎紧,用水煮半小时或上蒸笼蒸至半小时。

  小贴士:制作“双烹粽球”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粽球约需15克的红豆沙,搓成一小圆球,用猪膀网包好,再放入粽球中。这样用猪膀网把红豆沙和糯米隔开,避免糯米碰到甜的东西,难以煮熟。

  剥开包裹着的竹叶的双烹粽球,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糯米饭洁白晶莹一一呈现在眼前。仔细一看,馅在里面的红豆沙、香肠、虾米、香菇、猪肉、腐乳汁等可口的馅料五彩纷呈,令人不自觉地馋涎欲滴;细细品尝,香、甜、嫩、滑、色、香、味俱佳。

  药膳功效:凤凰栀粽

  凤凰栀粽,也称“枕头粽”。据了解,在凤凰,端午节包栀粽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凤凰的“栀粽”和其他粽子截然不同,食用有清热毒、助消化的功效,是潮汕地区比较独特的粽子之一。

  潮汕地区有“时节做时■”和“时令防时病”的谚语。古代潮人世传五月为“恶月”,此时阴气萌生,毒瘴猖獗,时疫流行。端午时令气候炎热,蚊蝇孽生,病邪袭人。在缺医少药的岁月古人采取“时节做时■”的既美食又防时疫的科学加工制作■食方法,以达到“时令防时病”的目的,栀粽称得上是时令的保健■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栀子,清热泻火,除烦解郁,主治胃中热气,泻三焦火,除时疾热,去热毒风等功效。

  从形状上看,凤凰栀粽是长条形的,状似枕头,也称为枕头粽。凤凰栀粽是纯糯米制成,无须其他配料。别看小小的栀粽,配料简单,但制作工序却十分繁琐。除了要用上等的糯米,还要用自制植物碱液来浸泡糯米。据说,这种特制的“植物碱液”是村民们从山上采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小灌木,烧成灰末,用开水淋上,再搅拌、过滤,制作成黄色的碱液栀水。再将糯米浸于栀水十多个小时,糯米变成了金黄色,此时便可用来包粽子。但是,要煮出美味的栀粽,当然也少不了包粽子的那些竹叶。据说这些竹叶也是相当讲究的,是从高山上取来一种称为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由活水浸漂,去掉杂质,直至竹叶变得柔软、洁白透明。而包粽时,竹叶一定要带水排叠,尽量使其紧密。放进糯米后,精心包扎,用芦苇丝缠绕缚紧。紧接着,当然是将包好的栀粽下鼎熬煮,时间的控制也是有讲究的,大概要煮上7至8个小时,粽煮得越久就越有粘性,越好吃。

  小贴士:剥开煮熟的栀粽,色彩金黄,光滑柔软,切开之后沾上沙糖,品尝一下,顿觉甘香爽口,别有一番风味。据介绍,凤凰栀粽营养相当丰富,既补中益气,又能清除肠毒,且有治疗保健作用。糯米性温,具有暖胃,补中益气和止泻作用;而植物碱液能清除肠毒,是一种天然保健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时至今天,每逢端午节时节,凤凰山区人家,家家户户包栀粽,乐此而不疲。

你是本文的第1029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11-06-03
作 者: 伊文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