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2月20日是著名画家王兰若先生诞辰105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汕头市博物馆于今年春节期间专门推出《千载留香——王兰若捐赠书画作品展》,并在当天举办了“纪念王兰若诞辰105周年座谈会”。 据了解,市博物馆目前共收藏王兰若先生书画作品近200幅,是国内收藏先生作品最多、最全面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中有190幅作品是由王兰若先生及其家人分三批捐赠给市博物馆的。这些馆藏的画作,创作跨度逾八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王老各个时期的创作风貌,藏品的背后演绎的是画家的传奇人生。 笔耕不辍 对艺术追求孜孜不倦 王兰若先生(1911-2015)出生于广东揭阳,别号爱绿草堂主。幼年师从潮籍画家孙斐谷学习绘画,上世纪30年代负笈上海美专求学,受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等大师指点,画艺精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不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还是期颐之年,都坚持艺术创作,是中国画坛极为罕见的人瑞画家。他的画风随着“九九变法”,愈见老辣苍劲,可称得上中国画坛的一个奇迹。 汕头画院原副院长、著名画家肖映川回忆自己当年跟王老的一次交谈,“有一次王老问我去过太行山没有,我说自己刚从太行山回来。接着我又问王老去过没有,心想着若他没有去我就陪他去爬山。结果王老告诉我,他1986年就跟黎雄才一起去了太行山,而且一去就是一个月,沿着当年八路军作战的路线,一路写生一路了解历史。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惭愧,因我每次去都只是走马观花待上短短几天时间,所以我觉得王老这种认真、细致地体验生活的态度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 王老常年坚持写生,作品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满满正能量。“王老师的艺术造型能力在同辈画家中非常突出。” 王老师的学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谈到王老时,满怀敬仰。 热心公益 支持家乡文化发展事业 王兰若、黄文凤伉俪热心公益事业,多次无偿将书画佳作捐赠给广东省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收藏,或将作品拍卖所得善款捐赠给救助基金会,其慈心善举令人敬仰。 王兰若及其家人对家乡文化事业发展更是支持有加。2008年,王老将自己精心创作的140幅作品无偿捐赠给汕头市博物馆永久收藏。2010年,王老再次将自己在99岁高龄时创作的20幅作品捐赠给市博物馆。2015年10月,王老仙逝后,其家人又将先生“九九变法”之后(2010-2015)的30幅作品捐赠给市博物馆。 汕头市博物馆馆长何卫毛介绍:“加上原有馆藏,市博物馆目前共收藏王兰若先生书画作品近200幅,是国内收藏先生作品最多、最全面的公共文化机构。这些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鳞介等题材,从1935年创作的《系累图》到2015年变法之作,跨越两个世纪逾八十年,全面反映了先生的艺术实践和传奇人生,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 此外,去年底由王兰若及其家人捐资建设的揭阳市炮台镇塘边狮峰书院也投入使用,完成了王老多年来的一个心愿。王兰若先生的女儿王种玉女士告诉记者,“塘边原有的书楼书斋在岁月流逝中大多荒废,父亲一直心系家乡,为塘边新建一座书院,传承发展文化是他多年的愿望。”据了解,狮峰书院筹备建设期间,已是期颐之年的王老还带着家人多次勘探现场,为书院建设出谋献策,并亲自书写匾额,令人十分感动。 胸襟宽广 坚持捐赠出最好作品 回忆起每次向汕头市博物馆捐赠书画的过程,王兰若先生的女儿王种玉女士印象深刻,“挑选所要捐赠的作品工作量非常大,但父亲却挑得非常认真,坚持要把最好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每次我们都是先把他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拍成照片,然后冲洗出来一张张给他选,看完照片之后再拿原作出来一幅幅给他挑,反复几次之后才确定哪些作品要捐赠出去。” 王兰若先生的儿子、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告诉记者:“多年来父亲捐赠了不少作品,这对艺术的保存、展现和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服务都产生重要作用,也体现了父亲的艺术远见和无私。” “王兰若先生无私捐赠的胸怀跟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崇敬有很大关系,他不仅坚持把最好的作品捐赠给博物馆,而且每次都是装裱好之后送过来。”汕头市文广新局原副局长、市博物馆原馆长张无碍说。当年张馆长代表汕头市博物馆向王老诚邀墨宝时,王老爽快答应了,还问:“要多少幅?”张馆长说140幅。王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事后王老才问:“为什么是140幅?”张馆长笑着回答:“我们向‘十万山人’要了130幅,您就再多捐10幅。” 市博物馆:保护和推广王兰若作品责无旁贷 “父亲早期还有不少书画、版画、雕刻作品尚未收集到,对这些资料的掌握也很不足,因此今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持续和深入做下去。”王璜生表示。 对此,市博物馆馆长何卫毛也认为,王兰若先生代表了潮汕美术界的高度,是中国美术史上值得研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王老作品的保护、研究、推广尤其是“走出去”方面,市博物馆责无旁贷。何馆长还表示,今后市博物馆还将组织专家对王兰若年表进行补充和完善,这对弘扬潮汕文化艺术很有意义。
|
你是本文的第52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2、29 作 者: 邵建生、张艳红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