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摩崖石刻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鹰石山摩崖石刻局部

大潭摩崖石刻面朝大海900多年

石刻记录捐资开井的善举

 沿着石阶拾级而下即到达大潭摩崖石刻所在地

在南澳岛环岛路上,有一处不起眼的文化景点,如果不是路边立着一块“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很容易被匆匆路过的游人所忽视。这个景点就是大潭摩崖石刻,它位于南澳县海岛国家森林管委会黄花山大潭东侧一个花岗岩石洞中。这处摩崖石刻的面积只有约1平方米,却是南澳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在南澳县现存石刻中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和代表性,与出海贸易的潮州商人有密切关系,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实物例证,对于研究潮(州)漳(州)地区的商贸活动和南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于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刻记录两次捐资开井善举

大潭摩崖石刻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环岛路边,需要沿着一条石阶拾级而下到达一处花岗岩石叠成的天然岩洞中才能看到,石刻坐西南向东北,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

据《南澳海防史图录》记载:“该石刻时间为北宋政和三年(1113)和政和五年(1115)二次‘捨井’镌刻,是海商途经南澳的见证,也是南澳为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及必由之路的实物例证。为南澳迄今最早的摩崖石刻。”

石刻经历了900多年的沧桑,原来字迹已模糊斑驳,近年来当地主管部门将石刻进行修复,可以清晰看见上面的石刻内容。两次镌刻的内容紧挨在一起,1113年所刻字体较小,1115年所刻的字体偏大,都是以名为“欧七媛”的女子名义所刻。两次镌刻的内容分别为:“女弟子欧七嫒舍井一口乞平安 匠李一 癸巳十一月记。”“弟子欧七嫒同夫黄远舍井二口 乙未政和五年”。寥寥数语,讲述的是这名女子和丈夫两次在南澳捐资开井的事迹,是宋代商人捐舍善举之风的体现。

古老传说还原历史风貌

南澳地处粤、闽、台交界海面,素有中国东南重要门户之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据南澳当地文史研究学者介绍,石刻所在的地点正是当时商贸停船的一个泊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实物例证。

900多年前的欧七嫒为什么会在南澳捐资开井,在当地也有相关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欧七嫒原来是一名女海盗头目,失败后和丈夫逃难来到南澳岛,他们带了一瓮银元,埋藏在大潭东侧海岸的乱石之中。在南澳岛避难多年之后,他们发现海岛饮用水稀缺,决定将埋藏的银元拿出来雇人开井,一方面为岛民解决饮用水问题贡献一份力量,一方面也通过善举为自己祈福保平安。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舍银开井的举动,就在乱石洞口上面留下了这块摩崖石刻。

另一种说法则是,欧七嫒是南澳从事海上贸易的女商人,因南澳岛民饮水困难,她于佛前许愿,如出海获利就捐钱开井,造福海岛民生。她两次兑现承诺在海岛上开井福荫后人,并石刻记录祈求平安。

打造摩崖石刻文化景区

目前,除了将大潭摩崖石刻建设成一个景点加以有效保护外,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还充分发挥大潭石刻的优势,与全国著名雕刻艺人携手合作,在森林公园龟埕西部鹰石山上兴建起新的大型摩崖石刻景区。

鹰石山摩崖石刻景区占地500多亩,现有石刻1300多幅,是全国最大的石刻区。其中有沈鹏、胡少昂、陈大羽、朝磊等名家书法,采用传统手工作业,精雕细刻。石刻区散见高低大小、形状各异的花岗岩,石刻内容根据花岗岩石的形状、地形来创作,书艺也随之变幻出楷、行、隶、草、篆等,集摩崖石刻艺术之大成,极具观赏价值。森林公园还筹资在园区修建了近4公里的旅游石级路及风景凉亭,并配套了一批基础设施,使石刻区成为粤东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