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绿堂诗草》中的乡土记忆 最新 图1张

    《爱绿堂诗草》是王均(清)作品。王均(1747-1834)字秉之,揭阳县桃山都(今空港经济区砲台镇塘边社区)人,清乾隆贡生,喜读书,擅诗文,也行医,在家乡爱绿堂设帐授徒。课徒之余辑《容窗笔记》十卷,未刊。王均的诗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著有《课余诗抄》二卷(稿本),稿本现藏汕头爱绿草堂。1992年春其玄孙著名画家王兰若为其出版,易名《爱绿堂诗草》,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著名诗人蔡起贤先生为该书作序,全书由书法家黄文凤手抄影印。《爱绿堂诗草》中辑录有榕江竹枝词六首,竹枝词的特点是“咏风土”,即表现某一地方的地理及人文景观。作者用生动通俗的语言为后人留下了榕江风情的历史记忆。
    以下是榕江竹枝词六首:
    一、榕江波流好溯沿、卖花人去向河边。渔舟唱晚香风送。谁采合欢弄满船。
    二、登高九日也风流,载酒黄岐古岸头。无数人来怜鬓影,寻春摘锦有谁愁。自注:黄岐山胜地三月三日男女同踏青,九月九日有男子无女子。(自注是原作者王均自注,原文无标点)
    三、笑向水棉小曲廊,谁家少妇手掂香?通神细语祈生育,无限心情肯外扬。自注:城隍庙内水棉树边有注生娘,妇人掂香者都是祈生儿。
    四、恼恨深闺未嫁时,挽同婆子祷神祇.三官常嗜南溪鲤,求配微传揭耳词。自注:城隍庙内左畔有三官爷,相传耳聋并食生鲤,祷祝者以手揭其耳,有应酹者以生鲤鱼。
    五、城中竹树水流沾,宅舍蟛蜞处处潜,好得儿孩轻下钓,呼娘多少揽梅盐。
    六、文童赴试赛繁华,两窖争舟入水涯,斗酒分曹船是馆,风情系缆近人家。自注:榕城逢季试时文童以船为馆,夜集窖门,天明放门,群舟争先,甚是可笑。
    王均这组竹枝词大部分写岁时民俗,如榕江竹枝词六首中的第一和第二首,第一首写榕江上“卖花”,现在虽已不见了卖花船,但读来仍能“闻”到“谁采合欢弄满船”的阵阵花香,渔舟唱晚,香风飘送,令人神往。其二写黄岐山登山风俗:登高九日也风流,载酒黄岐古岸头。无数人来怜鬓影,寻春摘锦有谁愁。自注:黄岐山胜地三月三日男女同踏青,九月九日有男子无女子。
    这一首写出春日、秋日两季登高的盛况,虽然现在登黄岐山已无男女之别和时间、季节之分,这种登山祈福的习惯和心理仍存在,这首竹枝词让人感受到登山时的热闹和欢乐。
    榕江竹枝词第三、四两首写到城隍庙,有关求子、问嫁求配这种民俗,“无限心情肯外扬”将祈求者的心理描写得很细致。反映出历史上某一时间的民俗和民众心理,也为民俗学、社会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描写揭阳县城水城风情的榕江竹枝词之五真实地写出榕城过去旧城中水系纵横,很多民居屋前厝后皆临水,儿童捕捉蟛蜞的生动场面。直到1970年代左右,老城区还可见儿童用一条木条扎上棉线,以“菜脯”(萝卜干)为饵,在小河中“钓蟛蜞”,蟛蜞藏于小河石缝中,河水退潮时可钓也可用铁条或小木条将蟛蜞撬出来,蟛蜞用食盐经腌制后可用于佐餐,“味道特别鲜美”。榕江竹枝词之六写文童进城赴试,写得生动有趣:进城赴试的文童以舟代车,晚上宿于船上等待天明进城,在船上斗酒分曹,其乐融融。“天明放门,群舟争先”,可见当时季试的热闹景象。这首词也让后人看到当年榕城水道的畅通,文化教育的状况,仿佛听到文童的欢乐笑声。
    读《榕江竹枝词六首》,仿佛在读一部清末揭阳的风俗志,这些竹枝词直白可诵,风致宛然,是一幅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榕江风情画卷,这一组竹枝词虽然以表现岁时民俗为主,但也隐隐透露出一些时代气息,成为历史风俗的形象写照,榕江风情的历史记忆。

你是本文的第92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7、22
作 者: 杨史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