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汕地区剪纸根植于民间渊深的沃壤之中,表现的题材大体上都是动物花鸟、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间风俗等等,它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时年八节、游神赛会、拜祭祖先的各种供品上,贴有“鸡花”、“鸭花”、“鱼花”、“猪头花”……应有尽有。如今在各种展览会或刊物上看到的几乎都是单色(大红)剪纸,或用小刀刻或用剪刀铰,在纸张上做出镂空平面艺术品。倘若提起潮汕剪纸前辈们的名字及各自艺术特点,可能行内人士还不太了解,行外人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剪纸藏品中,有一种铜衬料刻纸自1955年被收藏至今,历经60个春秋仍保存完好,它就出自饶平县黄冈镇已故著名剪纸艺人许文进之手,鲜为人知。今幸得博物馆领导支持,将藏于“深闺”的这些作品拿出来供大家欣赏,足让人眼界大开。 在馆藏的这些铜衬料刻纸作品中主要有三大类题材,有戏曲人物的《赵冠闹堂》、《西厢记》、《三打王英》、《凤仪亭·十里长亭》、《百花赠剑》等,有珍禽瑞兽的《麒麟八宝》、《三雄菊花》、《双鹅》、《鸳鸯戏莲》等,有奇花异卉的《鸡冠花》、《芙蓉花》、《秋葵花》、《茶花蝶》等,色彩艳丽,金碧辉煌,有别于常见的大红剪纸,耳目一新,令我不禁坐下仔细赏读一番。这铜衬料刻纸就是用铜箔刻线条再衬色纸,显得色彩明艳,金辉闪烁,富有极强的装饰性,这与著名的广东佛山衬色剪纸属同一类型,制作工艺特殊,为国内民间剪纸所罕见。瞧!戏曲人物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所有人物形态都具有舞台表演的特点,辅以景物作为点缀,用线条“勾勒”物象和人物身上的裙、袍、帽纹饰,并没有什么“阴、阳剪”、“月牙、锯齿纹”等装饰,就像一幅白描画图,格外赏心悦目。拿这幅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西厢记·十里长亭》来说,作品长32.6厘米、宽26.6厘米,表现的是因崔相国夫人郑氏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为张生送行的场面。张生与莺莺小姐顾盼传情,依依不舍,小姐再三叮嘱张生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右侧的丫环红娘一手执扇子,一手托酒具,脸露笑容,情景融合,将爱情主题表现得十分生动。后面饰上有“十里长亭”大字的牌坊、栏杆、树木、竹子,巧妙地利用建筑物横与直的线条,景物见下不见上,见右不见左,有藏有露,画外有画,引人遐思联想,可谓匠心独运。艺人以铜箔为原料,用刀刻出物象的线条、骨架,然后在背面衬上蓝、浅蓝、粉红、桔红、黑、赭、淡黄等各种不同色纸,并在人物的脸面绘上颜色,整体上显得精巧玲珑,金碧辉煌,极富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而这幅长45厘米、宽43厘米的《麒麟》,却是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传统图案,仪态万方的神灵瑞兽麒麟,集自然界动物美之大成。艺人在画面的四周以红色莲花纹饰边框,中间同样用铜箔刻划麒麟、太阳、蝙蝠、云朵以及葫芦、笛子、扇子、犀角等吉祥物,根据不同物象衬以大红、深蓝、浅蓝、淡黄、桔红黑、赭、翠绿等彩色纸,金色线条与多色衬纸相映生辉。铜衬料刻纸的顺序是从内到外,从细到粗,线条讲究明快、简洁、有力,与单色剪纸的纤细如丝截然不同,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制作工具的特点,使之“刀味”盎然,典雅中见质朴,浓烈的民间乡土艺术气息,让人读出更多的妙趣来。 广东省饶平县刻纸工艺历史悠久,远在明、清时期就有以金薄(或银薄)为材料的“大钱”刻纸,开始样式简单,形似大铜钱,称金薄剪纸,专供拜神之用。清咸丰以后,黄冈镇的艺人大胆改革工艺,创造出“金色彩纸剪刻”技术,先用金纸剪成纹样,再于其后衬以各色彩纸,如花衬红、叶衬绿,类似古代“华胜”制作方式,金碧辉煌,以前多见于财神龛及节日装饰之用。以后黄冈镇艺人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剔除封建迷信糟粕,致力创新,使剪纸的内容与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许文进(1891—1959)是饶平县刻纸艺术的佼佼者,16岁当学徒学剪纸,上世纪40年代制作大幅剪纸“大钱”,由于人物、景物逼真而声名鹊起。1956年作品《马陵道》、《铜雀台》等参加广州市第一届美展并获奖,1957年被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其代表作《麒麟》、《彩凤》等被编入《广东民间剪纸集》,作品被中南美术院、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许文进生前为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会员、饶平县第二、三届人大代表,艺术成就被载入1992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
|
你是本文的第460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5、3 作 者: 曾广锡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