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活现 呼之欲出——嵌瓷立体摆件《和平鸽》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说起潮汕嵌瓷,谁都知道它与木雕、石雕一样被作为古建筑的装饰之一,直至今天还被普遍采用,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潮汕地区嵌瓷艺术品做得最多且出名的,就是普宁县工艺美术厂。这个厂人才济济,技艺高超,不同时期的王维丰、许梅州、陈云龙、钟玉俊、陈文江、陈如逊、黄启籍、陈介然、吴家祥、王春潮、陈国仕等不少嵌瓷艺人,在潮汕地区可谓声名远扬。艺人们创作的平嵌、浮嵌挂屏和插屏也于1958年正式问世,让檐角屋脊上的嵌瓷走进全国、全省及汕头地区的展览会。1962年开始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接受外商订货,产品远销国外。
    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至今还珍藏着普宁多位艺人制作的立体摆件,其中不少尚未公开展出。在博物馆展览大厅的嵌瓷专橱展出着一立体摆件《三雄图》,每天都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一番,它就出自原普宁县工艺美术厂钟玉俊艺人之手。钟玉俊(1928—1960)是普宁县下架山镇石蛇尾村人,自小天资聪慧,16岁就随师傅王维丰(1922—1978)学艺,2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青年艺人,无奈他身患疾病,年仅32岁就离开人世。今赏读的立体摆件《和平鸽》,连底座高29厘米,是他在1958年(时年刚30岁)创作的,1960年入藏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我在博物馆的库房里目睹了此作品实物,无不为其精湛的技艺而击节。瞧!《和平鸽》这屏作品表现的就是两只白鸽站在地上,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前侧后正,鸟头对向似乎在喃喃低语,周围没有衬以其它景物。看似简单的物象,艺人娴熟运用了朴素、自然的嵌瓷艺术“语言”,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艺术韵味,使鸽子神气活现,栩栩如生,尽显其风姿神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屏作品令人叹服之处在于嵌瓷技艺的运用,艺人采用“立嵌”手法,四面可观,在染色的水泥底板上先用铁丝扎好物象骨架,用贝灰、草纸、红糖等调匀成灰浆,先塑好两只鸽子的雏型,因为红糖水搅成的灰泥凝固速度很慢,不可能一气呵成,每次都需要阴干后才可上灰泥,一遍遍反复堆塑直至成型;再选择薄胎釉色纯白、莹润的瓷盘、瓷碗,敲碎后用铁钳子按不同的要求进行剪取,大与小、长与短、弯与直都不一样,因形取材;然后再运用平嵌、浮嵌技艺进行制作,而鸽嘴、眼、爪却用粉红色瓷片嵌贴。一只鸽子从头、颈到脯、腹,由43层从小到大的瓷片嵌成,腿有11层小瓷片,翅羽有18层半圆和长条形瓷片,尾羽也由8层长条形瓷片嵌成,层层叠叠,排列有序,呈米粒状的瓷片与条状的羽毛形成强烈对比,相得益彰。最小的瓷片仅有米粒大,每一片剪取后还要经手工磨制,使其大小基本上一致。嵌贴的顺序不是从头开始的,而是从后面的尾羽着手,由大到小,自长至短排列至鸽子头部,严密细致,密度适宜,纹路清晰,使鸽子显得羽毛丰腴,形体刚健。看似简单的一只鸽子,不知要用多少瓷片,得花费多少时间啊!艺人匠心独造之妙,下足的苦工,历历如见,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嵌瓷是以灰塑为基础,以瓷片为原料,钳剪瓷片嵌贴而制成各种物象,再施以色料开彩描线,这已是众所周知。然而,此屏立体摆件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表现的两只鸽子,从头到脚都没有用一点其他工艺,全凭剪与嵌的技艺来表现,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感受,显示艺人以嵌代画的真本领,足堪以佳构视之。

你是本文的第60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9、20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