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州大锣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州大锣鼓的制鼓技艺同样由来已久。 咚咚咚……近日,笔者刚走近杨文辉的老屋,便听到阵阵鼓声。原来杨文辉兄妹3人已经开始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制鼓。在老屋拥挤的鼓群中,杨文辉兄妹3人正在蒙鼓皮,这是制作大鼓最关键的环节。只见他们用千斤顶对牛皮进行绷紧,再用铁棍不断对牛皮进行“松皮”,每“松”一段时间便停下来敲击鼓面,根据敲击声再继续“松皮”。 “制成一个好的潮州大锣鼓,关键在于鼓皮。必须选择具有弹性带毛的生牛皮,经过复杂的清洗加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才能使用。”蒙鼓皮的环节决定了一个鼓的成败,包括音调的高低,音色的好坏等。鼓皮必须经过千斤顶无数次的拉、绷,铁棍不断地“松皮”,才能逐渐产生清脆响亮的声音。 在制鼓现场,制鼓人手臂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口,手掌上布满老茧。汗珠顺着他们的皮肤滑下来,他们却顾不得抬手擦拭一下。杨文辉说,他制作的鼓最小有腰鼓,最大的鼓高度将近2米,但无论是大鼓还是小鼓,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一面鼓的制作需要兄妹3人默契配合,经过至少30道工序,花费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杨文辉家族四代都是制鼓艺人,从他的祖父开始便从事制鼓这一行当。杨文辉家族的制鼓技艺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杨文辉十几岁就跟在父亲的身边学习制鼓手艺,一方面是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家族手艺。之后他便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制鼓生涯。 “我们家四代人已经在这间老屋里做了100多年鼓,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都有人通过电话或亲自前来订制。”杨文辉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的风采。这么多年来,他制作出了无数只鼓,具体数量他已算不清。各地各式各样的鼓,他都能制作,但是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一种鼓能超越潮州大锣鼓的地位。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随着众多老艺人的逝去,许多精湛手艺逐渐失传。“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对鼓的需求逐渐减少,鼓的市场逐渐萎缩。以前曾经有一个制鼓厂,拥有几百名工人。而现在只剩下少数制鼓艺人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着。”杨文辉说,严寒酷暑,二十几年如一日的制鼓,枯燥无味,收入微薄,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尽管现实是如此的残酷,杨文辉兄妹3人还是会继续做下去。“如果连我们都不做,制作潮州大锣鼓的手艺失传了怎么办?”
|
你是本文的第79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3-10-03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