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列入《潮汕文库》丛书,欧瑞木著《潮海水族大观》,自2016年12月由汕大出版发行以来,以图文并茂,熔科学性、趣味性、史料性、文艺性于一炉而广受欢迎,起到普及海洋文化知识的社会作用。 1992年11月18日,笔者随饶宗颐教授及香港名学者郭伟川、市文化局原副局长陈历明,进南澳岛考古。午宴时,县政协副主席欧瑞木对饶老说:“我准备写一部《南澳岛旅游大观》。”笔者听了,则建议这位渔业专家扬长避短,改为写一部《潮汕海洋水产大观》。饶老笑道:“对呀,可写一部《潮汕水族大观》,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出资印刷,以普及海洋文化。”随行的郭、陈一齐赞同。于是,欧瑞木经数年笔耕完成,后因客观原因耽搁22载,至今终于出版。该书的特点是: 一、以科学性分类介绍。此书共20万字,配彩照231幅(每种水族各配一幅以上),分为藻类(13种)、无脊椎动物(79种)、头索动物(1种)、脊椎动物(102种)四大部分,共195种水族。在介绍每种水族时,著者都写下它在生物学分类上的名称等科学知识。例如,写到人们熟悉常食的《海中名蔬数紫菜》时,遂云:“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紫菜亚纲紫菜目紫菜科紫菜属。它的分布甚广,从海南岛的东北部到北方海滨都能生长。……2014年,汕头大学在南澳的海洋生物试验站,以南澎岛的野生紫菜为样本,成功地培育了新的高品质的紫菜,正在代替老化的坛菜,有力地促进了紫菜养殖业发展。”写《鱼鳔之王金钱鮸》时,说:“中文学名黄唇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鳞色金黄,故此俗名‘金钱鮸’。……鳔的前端两侧向后延长成管状(俗称两条须,是区别于赤嘴鮸胶等之特征),伸入体壁肌层内。……将鱼鳔隔水熬成胶状,然后加冰糖或白糖,治血崩、肺出血,很有特效。用金钱鳔胶状冰糖水,每日服一次,对肝肾很有补益。” 二、以趣味性穿插介绍。水中生物,充满很多趣闻及民间传说,作者搜集到大量素材,分别穿插其间,十分吸引读者。在《别有来头的虱目鱼》中,写一个民间传说:“郑成功军队历尽艰辛抵台湾后,都想吃到鲜鱼,但又找不到鱼的踪迹。一天,郑成功指台南安平港外海面说:‘莫说无鱼,在此撒网,或许有所得。’士兵听了,马上找来渔网试捕,果然捕到了许多虱目鱼,他们当时不知道这种鱼的名字,郑成功于是问左右:‘这是什么鱼?’左右误为这是郑成功给鱼赐名,而闽南话‘什么’与‘虱目’同音,从此这鱼就被称为‘虱目鱼’了。由于郑成功曾被明代隆武帝赐姓朱,号称‘国姓爷’,故此虱目鱼遂有国姓鱼、国圣鱼的雅号。” 三、以史料性为据介绍。在《闲话凤尾鱼》中曰:“明朝万历二年(1574)《东里志》,转载《一统志》云:‘广东海中有凤尾鱼,三四月清明节扫墓必买是鱼。’”在《水中白玉话海蜇》中说:“清代乾隆时期修编《潮州府志》,引载了晋代张华《博物志》‘水母状如凝血,纵横数尺,无头目肠脏,以鰕为目。’《北户录》‘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南人治而食之,盖即郭景纯江赋所谓水母目鰕者是’。”在《巧用蝾螺(南澳人称香螺)》中云:“《西京杂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上香螺卮。’这香螺卮即蝾螺酒杯。可见用蝾螺壳制作饮具早在宋代就有了。”在《鮀》中道:“吴华重主编《潮州音字典》云:‘鮀,小沙鱼。’……张玉书等编的《康熙字典》云:‘……鲨鮀,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文。’(又举五种词释)“上述各种词书对‘鮀’的解释,……以吹沙小鱼说是比较正确的,这种鱼现在汕头市面还经常出现,也即是大家熟悉的狗母鱼。” 四、以诗词精彩介绍。一般读者,不知古代诗人,已作了很多咏吟海生物的美妙诗韵。作者搜罗了60首诗词,分别插在所咏各种水族中,既使人们掌握了佳诗妙词,也获取了颂鱼描写技巧及历史典故。 五、以彩图直观介绍。每种水族,皆有彩色照片配文,全书共有231幅海生物的彩照,使读者对陌生或不熟悉的海中动植物,一看了然,结合介绍文章,印象更加深刻。例如,潮汕人皆知金钱鮸胶贵过黄金,但见过金钱鮸鱼及其鳔者微乎其微,甚至渔岛南澳的人也很多人未见过,但书中有金钱鮸鱼彩照,尤其是其胶上方生有两条“须”的特殊形态的照片,增添了人们识别其真假金钱鮸胶的感性知识。
|
你是本文的第227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5、7 作 者: 林俊聪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