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艺同源同流 同行切磋技艺如兄弟 文化习俗 图1张

    富饶的潮汕平原孕育了工艺美术这一民间乡土艺术之花,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艺人用自己的心血辛勤浇灌,使它枝繁叶茂,姹紫嫣红。潮汕工艺美术以技艺精湛,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而称著于世,主有雕塑、金属、人造花、画类、抽纱、刺绣、编织、美术陶瓷、剧装道具、烟花炮竹、玩具及其它工艺品等10多个门类,数以万计的花色品种。金碧辉煌的金漆木雕,巧夺天工的石玉雕刻,久负盛名的抽纱刺绣,洁白晶莹的美术陶瓷,精致大方的竹藤制品,工精艺巧的金属制品,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饮誉中外。在这些瑰丽多姿的众多艺种中,有作为民居建筑装饰的木雕、石雕、嵌瓷、灰塑、金漆画;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抽纱、潮绣、珠绣、机绣、绣衣、勾针通花衣、金银首饰、铜锡制品;有作为欣赏收藏与美化家居环境的美术陶瓷、微雕、瓶内画、羽毛画、磨漆画、竹帘画、扇画、贝雕、竹藤编织、人造花、金属雕;有配合一些民俗活动的彩扎、香包、泥塑、香稿塑、纱丁、花灯、剪纸;有活跃民间文化生活和舞台艺术的剧装戏服、道具、木偶等等,具有鲜明的潮汕地方风格,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历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成为潮汕传统文化之一。

    拜师学艺不受地域限制

    潮汕工艺美术自古至今,同源同流,强烈体现着地域人文的特点和人文色彩,从来的授徒传艺除父传子外,都不受地域限制,可从这里到其他地方拜师学艺,不分东西南北;在同一座寺庙、祠堂创制作品(木雕、石雕、嵌瓷尤为突出),师带徒多班人马还可同场竟技,各显技艺,互为促进。除了各地独创的艺种外,如汕头瓶内画、陶瓷微书、微雕,潮州麦秆画、榄雕、通锦绣,揭阳的竹丝编织画等一些品种,其他的大部分艺种各地也都有,只是规模大小而已,其传统技法都是一个样的,如木石玉雕的“浮雕”、“圆雕”、“沉雕”,彩瓷的“填染”、“勾勒”、“堆彩”、“印彩”、“贴花”、“蚀金”“描金”,嵌瓷的“立嵌”、“平嵌”、“浮嵌”,金漆画的定格、勾线、描金、填色、晕化等工序和用红、青金粉,银粉晕化,铁笔勾勒等等,这些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无法分彼此,甚至连一些图稿及式样、规格也是前辈或师傅传下来的。

    三市工艺美术同仁情谊如兄弟

    就潮汕木雕而言,原称为潮州木雕,指古潮州这片土地的木雕工艺,有说起源于揭阳,也有说起源于古潮州府城。不管其发源地在哪里,总之是潮汕共同的艺术资源。千百年来,潮汕地区的木雕经过历代艺人的辛勤努力,已形成较为完整的艺术体系,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布局繁复,结构严密,精细而纤巧见长;刀法简练,布局概括、生动而新颖著称,尤以“多层镂通”而声誉远播。产地集中在五华、兴梅、潮州、普宁、潮阳、潮安、揭阳、揭西、澄海、汕头、惠来、海丰、陆丰等地。如今的“潮州木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三市共享,并非那个市独有。虽然潮汕地区的行政区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分为三”,但仍无法割断工艺美术的同源同艺,时至今日三市的名师、艺人仍然联系密切,经常往来,互相帮助,切磋技艺,取长补短。我在这个行业工作至今已四十载,与各地艺术家们有着十分深厚的友情,曾多次参与组织参加国家、省级展览,在布展或撤展的搬、装、挂时工具互为借用,互让互帮。有一次参展时因展厅尚未可布置,又有事得赶回汕头,与其他市的同行说一声到时帮给挂、摆上,就放心离开展馆。2009年11月广东潮汕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在广州举办,布展时揭阳的竹丝编省级大师自己一个人无法挂作品,汕头参展的几个人员见后,主动走过去帮其布置展品,并请他与汕头的布展人员一起坐车回宾馆住宿、吃饭,第二天还送他到车站乘车回揭阳。三市工艺美术同仁兄弟般的情谊,由此略见一斑。

    互相帮助才能共谋发展

    就拿一些艺种来说,也是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才能共谋发展。1965年普宁工艺厂派几位女工到潮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麦秆画制作技艺,后发展了麦秆玩具产品,至1985年产量达到2165打。1966年汕头工艺美术厂毫无保留地将帘画的生产方法以及浆纱、漂纱、排纱的处理,生产工具的图纸等传授给各县的厂、社,促进了潮汕地区帘画的规模化生产。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制作工程,也是多方合作才得以完成的。如1957年揭阳石雕艺人杨奕、潮阳石雕艺人庄木荣等十多人被选派参与了北京十大建筑的石雕工程。1961年由汕头、揭阳、潮州、揭西、五华等地的张鉴轩、陈舜羌、李水棕、叶锡永、林行能、周遇宝等十二位木雕艺人通力合作,完成了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木雕装饰美化任务,获得较高评价。汕头著名金漆画艺人辜锡奎创制的金漆画《潮州八景》,1957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展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58年被汕头专署授予工艺美术艺人称号,后又被省授予二级艺人称号。1979年他退休后又参与了潮州开元寺的修缮工作,其晚年作品《释迦牟尼诞生》被装饰于开元寺中。曾有“南国名花”之誉的潮汕抽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入鼎盛时期,抽纱技艺制作区域遍及潮汕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澄海、潮阳、惠来、普宁、饶平、揭西等九个市、县,达到105万人以上。《双凤朝牡丹》的玻璃纱绣花台布的图案纹样及色彩设计者分别是中国抽纱汕头进出口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黄汉通、工艺美术师陈振华,由潮安古巷乡的女工实施技艺制作,在一九八Ο年慕尼黑第三十二届国际手工业品博览会上为我国手工艺品在国际上获得了第一枚金质奖章,并在一九八一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得金杯奖。

    自2006年至今,《汕头日报》在“潮风”副刊设立“潮汕工艺档案”专栏,这在潮汕工艺美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三市同行十分热情地经常向笔者推荐名家名作,陈建全、赖乙宁、何汉林、吴伟雄、郑鹏等一批当今大师、工艺师的名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了解和关注。

你是本文的第103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2-06-01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