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州学者林瀚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千百年来,往来于韩江之上的船只不知凡几,而其形制也丰富多样。现如今,我们已很难看到江面上帆影摇曳的景象了。” 当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由想起资料所载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航行在韩江的水运船有小电船、小木船、岐岭船、哨马船、平头船、高头船、三篷船、扫马船、大肚船、五肚船、舟江船、拖驳船等,大多为木质结构,船体有大有小。我小时候经常在韩江入汕头的中山公园月眉坞、杏花桥边,看到形形色色的船,或停泊江边,或在江面上穿行,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80年代中期,随着水泥船、小钢船的出现,木质船舶逐步被淘汰,韩江上的木船越来越少。80年代后期,由于公路汽车运输迅速发展,绝大部分货源弃船从车,内河水上运输量大幅下降,这类船渐渐退出航行,剩下的水上运输被电气船舶代替。 在电气船舶时代之前的诸多航行于韩江的船舶中,我曾多次登上客家地区下来的舟江船,并在船上生活过近一周,对客家舟江船留下较深的印象。 我上过的舟江船,是木质货船(也有人将这类船称作“五肚船”,但与公认的五肚船有差别)。上船时,需走一条架于船与岸之间宽约40厘米的独木板。船长约23米左右,宽呈橄榄形,中间最宽处近6米,船头翘板和船尾翘板宽约3米,船高超过4米,船体吃水1米左右。船头有一大舵,舵页大部分插在江水中。船的首舱,部分船板露天,部分船板竹篷遮盖着。船板好像打过蜡什么的,不会泄水入底舱。露天船板是船工洗刷冲凉的地方。船舷内侧,有排水的“渠”和排水孔。竹篷遮盖的船板,中间凹入部分,放着一个土制煤炉,旁边一格舱里堆着煤。煤炉24小时都烧着煤球,这便是船工们烧饭的“灶头”。船的二格舱是船工的“生活区”,包括四间对称窄小的卧间、通道,卧间分别在船的左右两边,分两层,上层放被褥衣服等,下层是“睡床”。床位上都挂上蚊帐,睡觉时要是不用蚊帐,那可别怪蚊子不客气。两边卧间之间的通道约一米宽,一头通向船头,一头通向货舱。 船的中舱即第三、四舱和尾舱是货舱。一艘舟江船可载200担即20吨货物。三、四格舱的上面有拱形的竹篷遮盖着。竹篷与船侧的衔接做工很好,外面加了无色胶漆,很密封,一般不会被雨水渗透。船尾舱没遮盖。船舱上木条板长年累月受日光和风雨的“照顾”,光滑而沧桑。当下大雨时,这格舱的下面难免入水。船工们时不时得掀起木板条,下舱将雨水舀出来倒回江里。第四格舱与第五格舱之间的船骨,稍凸显,可以防止五格舱表面的雨水流入四格舱。那些嵌放在每一格船体框架上的活动木板条,样子都差不多,长1米多,宽0.2米。如要启用底舱,就得掀动船舱的木板条。将包括露天的和竹篷下舱面的木板条收起来的话,可见船下面的各个底舱。底舱里可放许多物品,如:水泥、煤炭、木头、砖块等。船体上面的舱位(三、四和尾舱)可放大件的,甚至长条的物品。 一艘这样的货船,一般配一船长和三船工。在“生活区”房间的外“墙”上,挂着一个笔记本,记录船舶行驶的时间和装货的数量等事项,有时候也记录天气预报和水位情况。以前,通讯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听天气预报得靠收音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得等船靠在沿江码头后,上岸到邮局电话联系。 一到夜晚,船工便点起那像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拿的一样的汽灯和小煤油灯,汽灯挂在靠船头的一根竹竿上。江边多艘船的汽灯亮起来时,交相辉映,就成了古诗词中渔家灯火的景象了。 让我奇怪的是,舟江船没有桅樯,没有风帆。船工老宋对我说,以前这类船在韩江行驶,是靠人工撑,用篙撑船是推进航行的手段。从上游顺流南下还好。如果经过浅河段,或者在枯水期,撑船行进非常费劲。从下游溯流而上历来较难,所以北上时运货相对较少,有时候甚至是空船回去。有一次,我上了老宋的船,刚好船工们要将泊船撑前至深水处。只见老宋和其他船工提起小碗口粗的竹制船篙,一头斜扎进水里,一头顶在各自的右肩上,整个身子向前倾斜七八十度角,用脚跟蹬着船板,一步一步地在船沿从船中走向船尾(大约八九步),再将那长七八米的竹篙从水里提起来,又斜插进水里,顶在肩上继续低头倾力撑着、蹬着。如此反复,船便徐徐向前。由这一幕可以想见,以前行船运货,船工们该使多少力气,该忍受多少肩部的疼痛啊!再说,有些航道滩多流急,船工若没练就较高的驾船技术是无法胜任的。撑篙的船工必须审水势之高低,察礁石之分布,于乱石中穿行,难怪民谚有“纸船铁艄公”之说! 好在后来工业化进程惠及水上航运,至少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就有汽船来拖船了。一般是同一航运公司的船,组成船队,由汽船牵引拖行。船工们只要把船的粗绳拴在汽船上或者拴在连结气船的其他船只上,不必出大力气就能担当运送货物的任务,在自己熟悉的韩江来来往往了。只是偶然还要作一作“铁艄公”,例如从退潮后水浅处“撑”船到水深处,或者当汽船临时发生故障不能“履职”拖船时,才得提起躺着的长竹篙撑一撑。
|
你是本文的第535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2、29 作 者: 陈庆文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