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空暇翻阅自己在1986年收集并整理的有关潮汕工艺美术资料时,发觉在一本纸质已变黄的小簿里有这样的一段记录:“1973年潮阳海门贝雕工艺厂创制通雕笔筒《龙凤呈祥》,参加汕头地区工艺美术展览并受到好评。”贝雕画挂屏、座屏、立体摆件的瓶与炉等较为常见,而立体通雕笔筒却是少见的。虽然已过去了这么多年,但笔者在印象中似乎曾目睹过,凭着近四十载的工艺美术情结,为此而查找和认真核对,幸运的在汕头有关单位的收藏“深闺”中找到它,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是两个整体通透的圆形笔筒,每一个高27厘米、径10厘米,下配木雕底座。以寓意太平盛世、富贵吉祥的龙凤为表现内容,左凤右龙,互为呼应,缺一不可。每个笔筒上下各有2厘米高的边沿,整体由90个菱形及20个半菱形的图案组成,每个菱形的上下对角距离4厘米,左右对角距离3厘米;菱形边缘凸起的线条每条宽5毫米、厚2毫米;中间为花窗,再饰上花朵纹样,利用浮与沉、斜与弯的变化,使其层次清晰,显得细腻精致,玲珑剔透。在这些菱形花窗上面再嵌上龙与凤,左边的翔凤,展翅翘尾,曲颈扬首,举目眺龙;身上的鳞羽,爪趾及凤尾两边的羽毛,按自然生长规律刻划,三根尾翎两顺一破,富有变化与柔韧感;在其上下、左右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右边的升龙,额头突出,怒目圆睁,炯炯有神,须髯飘动,露牙吐舌,毛发和须发成束状,整齐流畅,躯干弯曲呈“S”型,既刚健挺拔,又婀娜柔和,与身上及周围的云朵结合,具有一种古拙美感。龙与凤的每一片鳞,每一条羽,每一朵云,都采用沉雕技法,而对于笔筒整体来说又是浮雕,块面与线条、密实与通透既形成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真是匠心独运。然而,在欣赏这对笔筒时,可能有人会对贝壳的“立体通透”产生疑问,究竟是怎样制作的呢?其实这对笔筒是以一节竹筒作为胚胎,大小及形状一个模样,先将竹筒雕刻成菱形花窗状,后以白干贝壳为原料,按设计图稿进行细部分拆,合理搭配,精心雕、磨出数百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薄片,再将其嵌、镶、粘于胚胎上面,便制成如此精美之作。这对笔筒在贝壳上不施加任何颜色,充分利用其材质美和色泽美,既有人工意匠之旨趣,又有天工神斧之造化,给观者一种质朴雅致,晶莹明净的感受。

    汕头海门贝雕在1952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后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工人的增加,改组建为贝雕工艺厂,1969年10月产品正式参加广交会,并接受外商首批五百多件的订货,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从平面、单层、欣赏贝雕发展到立体、多层、实用贝雕,达到12个规格、7个品种及120种画面。至八十年代初还增加黑漆底平贴贝雕挂屏3个规格、6个品种及40多种画面,从而成为潮汕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株艳美之花。

你是本文的第71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0-10-24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