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汉清先生相识,始于21世纪初我任汕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之时。那些年,汕头市社科联有“汕头经济特区论坛”、“加快汕头发展社科学术沙龙”等学术平台,每年都有好几次学术研讨活动。汉清兄虽年近古稀,却每每有社科学术论文入选,并参加社科联主办的学术研讨会。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并认识他。
    汉清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他不善言辞,不善装扮,对人态度和蔼,且客气随和。这般处世修养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他是普宁人,早年随父辈移居汕头,并在汕头市服务部门工作,行医是他的业余爱好。
    汉清兄天资聪颖,兴趣广泛,碰到什么问题,就学什么,钻研什么。他走遍潮汕地区的山山水水,花鸟飞蝶、野猪老虎、山羊豺狼,他都打过交道,并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他著有《潮汕稀见昆虫、蝴蝶》一书,新发现潮汕昆虫、蝶类近十种;撰《潮汕稀见鸟类》一书,收录潮汕新发现鸟类数种。他对飞蝶虫鱼、飞禽走兽的好奇心,转化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从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空间。从孩提时起,他就听父辈讲述大自然的故事,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刚一懂事,他就开始保护、放生鸟类。也因此原因,2004年,汉清兄被汕头市有关部门评为“汕头好市民”。
    汉清兄不但对地上生长的动植物充满着好奇心,连地球地质和深埋地下的岩石也都有过认真探索和研究。他家中采集的潮汕宝石、奇石、硅化木化石达数百种之多,足可办一个潮汕地质博物馆,并著有《宝玉石之旅》一书。他在潮汕的寻宝之旅,推翻了地质界一直认为潮汕没有形成宝石、硅化木化石地质条件的结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于1998年发现了饶平县樟溪镇“南国冰臼群”,改写了南方没有“古冰川遗迹”的历史。这一发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为凤凰山民送医送药多年,常出入于饶平县青岚岩区,也常听当地山民说起他们那里有“仙脚桶”、“厕潭”等怪石。在跋涉深山老林、攀登悬崖绝壁时,他有机会见识与别处不同的怪石、奇洞,掌握了它的分布规律。好奇心驱使他去学习、阅读地质资料,研究地质历史。他实地拍摄上百成千幅冰臼照片,经过反复探求,比对权威专家有关发现的实际场景,撰写了10多篇有关“南国冰臼”的论文。经过与地质界资深科学家联合考察、研究,最终在“冰臼之父”韩同林教授的鉴证下,确认了“南国冰臼群”的存在。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3月12日对汉清兄进行专访。3月13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团队专门到饶平青岚岩现场采访。不久,中央电视台国际台《东方家园》报道了饶平县发现“南国冰臼群”的消息,从而使“南国冰臼”扬名世界。汉清兄还把这方面的追寻、认识与体会撰成《南国冰臼》、《宝玉石之旅》、《中外历史故事》等小集子。其中,他撰写的《宝中宝》一文,在2000年第五期《地球》杂志发表;与韩同林教授合作的《是“冰臼”非“壶穴”》一文,在2000年第三期《地球》杂志发表。
    潮汕地区地方志记载山川怪石文字不多。《揭阳县志》(清雍正陈树芝纂修,卷一《山川》,第34页)对古溪的石水缸怪石群有如下一段记述:
    石水缸,古溪之源也。有石广袤百余丈,自山迤逦而下于潭,泉从中降,滂湃喧豗,声闻数里。石上水缸、药灶、仙人迹种种奇怪。下汇为潭,深可四五丈许。
    而《饶平县志》(清乾隆刘抃纂修)记述樟溪时,只说它“发源于青岚洞”,并没有谈到沿溪河的怪石群。另,该处有草南武山、笔架山、香炉山,而《饶平县志》只记载“香炉山”下有“流水洞”、“钟乳洞”,也无提及怪石。这有可能是古时樟溪水流充沛,见不到河床上的怪石。1996年1月,饶平县文联出版《樟溪风情》一书,书中收录的诗文传说数十篇,林宗达的《神工鬼斧青岚洞》一文中说,“溪涧山谷遍布着奇形怪石”。这说明,汉清兄关注“南国冰臼”之前,确有人关注樟溪的怪石,但没有寻根问底,考证其成因。
    汉清兄的这个发现和追索,既是潮汕地质史上的大事,也是潮汕文化史上的大事。有了汉清兄的这个发见,才有今天的“青岚岩地质公园”这个粤东地区唯一一个省级地质公园的桂冠。
    汉清兄从小就喜欢写诗作对,并能书善画。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但遣辞用句,古籍诗词,远非一般舞文弄墨者所能与之相匹。他画的花鸟画,笔墨清新,富有情趣;他的书法,飘逸中带有厚重。许多见过他的书画的文人,都鸿雁传书,索要珍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举行“全国四大区书画展览会”。由陈楚怀作画、陈汉清配诗的《潮汕姑嫂鸟传说》八幅水墨画入选,并在全国四大区巡回展出。汉清兄有《南国情歌》、《孤城碧血》现代诗作油印本印行,还作有旧体诗、现代诗数百首,并有《中外历史故事诗》、《岁月的灰烬》等诗集问世。
    以上讲的也只是汉清兄这个草根杂家平凡人生经历中的一些小故事。其实,他应该是一名医生,一名“悬壶济世”的草根医生。他出生于三代行医的中医世家。父辈教他认字,是从中医古籍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从小就浸沉于中医古书中,并在父辈的指导下行医。从十七岁时开出第一张中药处方开始,他已行医60多年。数十年来,他奔走于潮汕山山沟沟、乡野农舍,与潮汕的凤凰山、大南山、桑浦山,以及韩江、榕江、练江结缘。这些山上的乡村、树木,溪流上的花鸟虫鱼,他心中都有一个谱。他巡诊于农户山民,与农民群众交朋友,举凡疑难杂症、求医无门、囊中羞涩者,或患不治之症、被判存活无久者,凡求助于他,汉清兄都乐于助之,并伸出援手。他白天给病人诊病,晚上整理总结当天医案,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写成六卷本的《医海夜航》巨著,这是留给后人的医学经验,值得珍视。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有人说,中国历史传统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二人半。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人,曾国藩只能算半个。本人先后多次随汉清兄到潮安、饶平凤凰山区,山村乡民都和汉清兄认识,并热情打招呼;不少农户把他奉为上宾。那时,我感触颇深,人生在世,有的人名声不小,但老百姓在自己身上却感受不到他有多少好处。而汉清兄留医德于潮汕民间,存口碑于山村乡野,撰著述存之于后世,虽不算传统上的什么“三不朽”,但也可以说是对后人的一个交代吧。

你是本文的第9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0、22
作 者: 陈汉初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