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水而居,临水而咏,踏水而歌的文人喜爱水,古语说:“智者乐水”。水起无形,却存天地之间,无所不见其影;流之无影,可流淌在山川中却能聚起万倾波浪。正是这样,清末民初的古榕城,一些领风气之先的先哲们继孙乙公置县的初衷,兴学办教,使孔门弟子不绝,让风生水起的古榕城腾龙生凤。
   据不完全统计,全城有私塾、书斋、书庄等33家。以“在湄书庄”、“惠迪书庄”、“绕绿书庄”为佳。且书庄临水而筑,景美人秀,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好去处。
   古榕城是一个水网交织,绿树成阴,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古城的规划围绕着“城随水转、水为城存”的格局。“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古城水乡特色。古城的美景受历代文人骚客所咏吟,成千古绝唱。这几百年的歌声伴着古文明的画卷在榕水岐山之边静静地流淌着。
  择水而居,临水而咏,踏水而歌的文人喜爱水,古语说:“智者乐水。”水起无形,却存天地之间,无所不见其影;流之无影,可流淌在山川中却能聚起万倾波浪。正是这样,清末民初的古榕城,一些领风气之先的先哲们继孙乙公置县的初衷,兴学办教,以使孔子之门弟子不绝,让风生水起的古榕城腾龙生凤。
  清代除正常科举外,更大开恩科,选拔人才,向学之风较明代为胜,殷户人家设私塾,延师执教,望子成龙。据不完全统计,全城有私塾、书斋、书庄等33家。史书记载,在诸多私塾中要数“在湄书庄”、“惠迪书庄”、“绕绿书庄”为佳。况书庄临水而筑,景美人秀,是莘莘学子求学的好去处。
  “在湄书庄”位于榕城东门后溪墘,为东门莲花心郭和甫先生建于清末。书庄旁于马山滘东侧的内城壕,水岸相接,占地半亩的书庄雅致小巧,布局新颖。书庄里有假山、亭台楼阁、鱼池、盆景、月亭、石凳、石榻。主人植树栽花,红棉、芭蕉、虬松俱备,苗木花卉四季如春。又窗临城河,流水潺潺,辟小门通城壕以垂钓,郭和甫先生治学严谨,学生有四五十人。学子临水求学,真有“勺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的韵味。
  “惠迪书庄”位于西门赖蔡宫陈厝池巷七十号。是许姓人家的家祠,清末许姓人家为了培育本族子弟,在家祠内设私塾。书庄坐北朝南,前面是孙厝,也就是著名画家十万山人孙星阁的故里。孙厝前面是王厝池。书庄有两个厢房一个厅,厅前是天井,天井植有荔枝,还有小小盆景点缀书庄。书庄正门通陈厝池巷,后门通王厝池巷,书庄后面有一戏台,专供拜神演戏之用。
  在“惠迪书庄”执教的是许维城老师,学生30人左右。从书庄校门步行不足200米就是四狮桥,从四狮桥坐船五分钟可到八景庵,民国时姚梓芳辟为私家园林,名曰“秋园”。后归榕南孙氏更名“菽园”,如今是榕城工艺美术厂,园林筑有小品景置,集成八景,是一处景色雅静之江南小筑。“惠迪书庄”小巧玲珑,近水而居,独具岭南水乡私塾的特色,也是三大书庄唯一遗址犹存的书庄。
  “ 绕绿书庄”约建于同治末,地依城东,前溪后池,园夹水中,像舟楫悬于浮河,初名“仿鱼舟屋”,专供弟子读书。清末,随读书人数增加,依水筑屋,置回廊、角亭、小桥、菱溏、药圃,茅舍小景,植四时花木,柳绕碧波,绿草茵茵。园林书院,胜景怡然。因书法家何绍基莅临书庄,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诗句“一水护田将绕绿,两山排闼送青来”为联赠送主人,于是,主人乃将“仿鱼舟屋”改为“绕绿书庄”。
  “绕绿书庄”面临北内城河,坐东朝西。北内城河与北护城河只隔环城路。从“书庄”内城河坐船,向南可达孔庙泮河。向北到达沟仔墘河,途经源顺、石鼓李、口溪、三升桥、走钱桥、进入沟仔墘河。“书庄”的北边有一片狭长湿地,这片湿地一边是源顺池,一边是内城河,满是绿色的湿地夹中间,墨绿的池水与清澈河水相辉映,偶尔船只飘飞,躺进北环城路高大的金凤树倒影中,煞是清凉。
  “绕绿书庄”建成一列排屋,临池有一照壁,临河有两处“踏道”,学生可以从教室直接下“踏道”,学生们研墨洗砚在这里。“绕绿书庄”窗明几净,夏凉冬暖,是读书的好地方。此书庄办学时间最长,一直到上世纪的70年代,是城北小学高小的办学地方,培养的学生最多。“绕绿书庄”历经沧桑,领略榕城不同时期的教育风韵。可惜80年代榕城教办拆书庄建成三层楼,90年代中期又经改造,成为今日的中山办事处办公的地方。
  古城临水书庄为地方人才的培育在揭阳教育史上留下了一笔。水非有智,流必成势,因势利导以通达,故而古人临水求学自有天地。而汇园林书院于一体的书庄必将融入岭南水城胜景,留芳万世。

你是本文的第781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9-06-21
作 者: 孙锐卿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