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山下的两英镇仙新村,是闻名海内外的石雕之乡,仙新村人从事石雕工艺已有380多年的历史。当我们的汽车沿着蜿蜒的山区公路来到这里时,就看到村外一间挨一间的石雕厂,唧唧机声和叮叮当当的刻石声不绝于耳。进入村里,新老村成了两道独特的风景线,老村里清一式“下山虎”平房老屋,新村则是一幢幢玲珑小巧的小楼房,底层做生意,楼上住人或办公,成了一条繁荣的山村街道。仙新村人靠一双双巧手,把山上硬梆梆的石头,变成了白茫茫的银子。

    莽莽大南山诉说着仙新村人的苦辣辛酸:300多年前,仙新村人的祖先从梅县迁到这里,山田贫瘠,交通闭塞,唯有山风吹不动的裸露山石,山石也可以糊口啊!于是,仙新村人学起打石来了。他们开始为山下人家打“石门斗”、“石柱”、“石磨”等民用石具,以后又由粗到精,学着刻石香炉、石狮子、石佛像、石花篮等工艺品,虽然工钱微薄,但为了生存,这项既苦又累的工艺便代代相传,成了闻名远近的石雕村。如今,村里人还记得以往常唱的民谣:“打石声叮当,手粗身又脏,汗滴花岗石,年年受饥寒。”现在石雕村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许多人还发了石财。

    陈锡伦一家几代都是村里的名石雕师傅,祖祖辈辈都是贫苦人,到了他这一代,却成了发财的“石老板”,现在他创办的石板村厂,是村里规模最大的工厂之一,厂里有电动的锯石机、磨石机、钻石机等各种机械,产品有粗有精,有大有小,粗大的有各种民用建筑的石料、石桩,铺盖地面的各类石板材,精细的有石雕屏风,小件石雕工艺品,龙虎狮象、花鸟虫鱼、古今人物,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据主人介绍,现在有了各种机械,工艺更精细了,如割石、钻孔、磨光等各道工序,过去要靠人工,现在全由机械代替了。不过精细的地方,还是要靠人工,这也是最难的地方。我们仔细观看了一幅圆形的《仕女图》,画面上两个古代少女喜形于色,相依相偎,人物栩栩如生,雕刻细致入微,巧夺天工。老陈说,雕刻民用石材全凭经验,信手而刻,雕刻工艺品则要先绘图,然后按图纸把石块锯成粗坯,接着再进行精雕细刻,如人物脸部、眼睛、耳朵、眉毛等等,刻石的锥子有大有小,最小的只有铅笔芯那么大,雕刻时要做到形似和神似,即“形神兼备”,使刻在石头上的人物唯妙唯肖,最后一道工序是绘上颜色,看上去活灵活现。目前,仙新村的石雕工艺品远销省内外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

    明代诗人周孚先有诗咏仙新:“柱杖乌云鸟道斜,南山深处有仙家。”今日仙新村,正似南山仙境。

你是本文的第117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04-01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