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产的“汕头器” 文化习俗 图1张
                    ▲清代饶平九村窑山字锥纹花果纹青花大碗(汕头器)

  饶平九村窑生产出品的山字锥纹花果纹青花大碗,是18世纪中期,东南亚地区的外国商人到潮州下订单生产的外销瓷,是标准的“汕头器”。这种瓷器生产成品后,挑运至大埔高陂装船,通过韩江运往汕头出口。历年来,一些古陶瓷专家,都错误地将“汕头器”归纳入漳州窑的产品。更有人认为,漳州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就是“汕头器”。其实,“克拉克”和“汕头器”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两种瓷器。

  公元1604年,一艘载满江西景德镇和福建漳州产的青花瓷器的商船,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捕获,整船的瓷器被荷兰人运载到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舟拍卖,因为这批瓷器中,大部分是青花开光折沿盘,造形、规格、花纹都有固定的风格,时代特点十分鲜明,很受当地贵族的喜爱,所以被抢购一空。运载这批瓷器的商船叫“克拉克”号。从此以后,凡是与“克拉克”号船上相似的瓷器,外国学者都称为“克拉克”瓷,这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克拉克”瓷盘中心都绘花卉和动物的纹饰,还间以杂宝图,并且绘画6至8个扇形开光展开画面,开光内填充花卉树石。这类瓷器最初是西班牙人,带往荷兰和西班牙,专供两国王室的使用或装饰宫殿的器皿。

  到了17世纪,中国的雍正乾隆时期,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专门经营这类瓷器,由于销量极大,价格就开始下降,所以一般的平民阶层也开始购买,后来,法国摄政王马扎兰(大约在公元1750年)遵照法国国王的旨意,建立了中国的瓷器公司,并在广州大批定制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族徽为标志的瓷器,这种瓷器很快在欧洲的上层贵族中流行起来,人们就叫它“纹章瓷”。介于“克拉克”瓷和纹章瓷之后的一种山字锥纹花果纹的青花大碗,在东南亚各地都有大量发现,是当时东南亚地区的平民百姓受“克拉克”瓷和“纹章”瓷的影响,产生出另一种嗜好。商人们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设计出样品到潮州放模(下订单)定制。这种瓷器内外画满青花,外壁顶端绘锥纹间花草,中间绘圆圈纹,下端绘荷叶纹或蕉叶纹。内壁绘山字纹,瓜果纹和六角星型草叶纹。早期无款,中后期在圈足内写有“美玉正”的款识。根据九村窑的有关资料查证,应该是公娄、半坡或老窑坷,铁寮坑窑所烧造。

  九村附近的老人都说,这种瓷器是从清代乾隆爷的时候,外国人订货定制的,大小相递,每套五件,直到日本鬼来才停烧。

  “克拉克”瓷出现在16世纪初年至17世纪中上期,然后被纹章瓷所代替。“汕头器”的名称是18世纪中期才出现的。那时,汕头即将开埠,其声名也在海外远扬传播。当地潮州的很多商贩在东南亚各地卖瓷器,就约定俗成地自称汕头人,卖“汕头器”。后来,凡是在汕头港出口的瓷器,外国人通通都叫“汕头器”。

你是本文的第95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9-13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