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屿纱灯多姿彩 文化习俗 图1张

   纱灯,是潮汕独具一格的传统工艺。广东潮阳市贵屿镇纱灯,更是远近闻名。

   贵屿纱灯,历史悠久,从前,这里有“吊灯”的风俗。谁家生了男孩,称为“添丁”,便要造一屏灯纱,在元宵节期间到村里“祠堂”悬挂。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七,乡人及毗邻乡人纷纷前来观赏,元宵夜间,最为热闹,村里寨门,道路口及祠堂悬挂大灯笼,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还兼有猜“灯谜”之类的活动。有的未生男孩的夫妻,双双挽手从灯下走过,企望“新年能生贵子”,未婚女子则围灯而转,据传如此可得“佳婿”。

   贵屿纱灯最热闹和最有趣的风俗,是搭“街路棚”。据史料记载,贵屿“街路棚”始于明末清初,原来这里有“双忠公馆”,是当地人民纪念唐朝爱国将领张巡、许远而建的。每年二月,张许二公出巡,镇内务商店便定制各种纱灯屏,挂在商店门顶,有的还配以国画挂屏或对联。纱灯内容各具特色,有花鸟虫鱼、龙虎狮象,也有古代及现代人物挂屏,千姿百态,镇内横跨练江的一里小街,人流如潮,纱灯琳琅满目,本乡及毗邻各乡的人纷纷前来观赏,也有远路赶来的,练江上舟揖密布。到了夜晚,万家灯火,各屏纱灯多数点上红蜡烛,周围以大光灯、鸡心灯、白果灯互相映照,在一片灯的海洋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走访了纱灯艺人陈植坤。他告诉我们,他从事纱灯几十年,现在是太平盛世,也是纱灯最盛时期。他介绍了纱灯的制作过程。过去的纱灯屏是不会转动的,现在,随着工艺的更新,特别是农村、市镇有了电灯照明,纱灯屏也变活了。他请我们观赏家里的几屏纱灯,《桃花过渡》的渡伯执撑划船,桃花手拿雨伞,频频转动,船似在碧波上徐徐前进,人物神态安然自若。老陈说,制作纱灯时,要先用纸扎成人物模型,因纸不会蛀蚀,比昔年用草扎的好,然后用泥塑成手脚和头部,再用绸、缎等各种颜色的布料裁剪成“衣服”、”帽等给人物穿戴上,剪裁衣服要得体合身,根据各个朝代时期以及人物的不同身份裁剪。陈植坤制作的灯纱人物,有古代人物,也有现代人物,现代人物有穿平装的,也有穿西装系领带、脚穿皮鞋的,惟妙维肖,还有龙虎狮象、金鱼花鸟等,各具不同特色,这些人物、动物的关节手脚要装成活的,接上小电池,用电池带动小马达,使人物有的点头哈腰,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跑步滑动,有的做着各种劳动姿势,妙趣横生,动物和鱼鸟也用同理制成。

  

你是本文的第83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9-18
作 者: 郭亨渠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