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彩·小窑彩 文化习俗 图1张
                         ▲民国潮州枫溪窑小窑“佳人吟柳荫”人物图水壶

  大窑彩和小窑彩,是潮州彩瓷的传统技法。在广东省的陶瓷工艺中,就有广州彩和潮州彩(俗称广彩和潮彩),两个地方烧造的彩瓷器都长期接受外国人的订单,按照外国人的要求制作。因而人们叫洋彩或洋粉彩。广州的彩瓷早在清代乾隆年间,由外国人放模(下订单),然后从江西景德镇购买成品的白瓷坯,进行绘图添染加彩,工夫十分纤细,人物和花草的线条都十分清晰,铅粉填彩也十分讲究,准确。后来,又用金油描于釉彩之上,入焙窑焙熟之后,金油溶于釉彩之中,使瓷器的画面更加瑰丽堂皇。

  潮州彩瓷是清末民国初年,从广州学习之后,将技术引进过来,其生产数量和技术水平比广州差,可取之处是,潮州的彩瓷绘画有着独特的人文和民俗风格,绘画的技巧受清末民国那个时候的上海、浙江等地海派画家的影响,人物刻划得十分传神,栩栩如生。花鸟虫鸟的图案,布局和谐合理,瑰丽多彩。当时,潮州有很多商人往上海、浙江等地生意,带来很多当地的字画,供潮籍画家学习和借鉴。很多潮籍画家都加入到彩瓷绘画的行业之中,其中比较突出的人物庄叔,创办了南华别墅画坊,承接很多外国人彩瓷画的订单,同时也培养出很多人才。

  潮州府城和枫溪窑场,就有源裕、公合成、金顺、玉顺、荣利等多家彩瓷作坊。

  因为外国商人的订单分粗瓷和幼瓷,所以就必须用大窑彩和小窑彩。大窑彩是在瓷土做成器形之后的未烧熟干坯上,进行粗枝大叶的有骨法彩绘,然后,再入窑烧成熟瓷,其釉色泌入瓷器肌里,永不褪色。

  小窑彩是入小窑烧熟之后的白瓷坯,经过彩绘图案纹饰之后,再入小窑焙烧(也叫焙窑),使其颜色溶贴于瓷器之上,小窑彩在制作上叫作彩熟瓷小窑法,其笔法幼细,多采用没骨法,讲究色彩配置,光彩比大窑釉彩漂亮艳丽,但易于褪色。

你是本文的第84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9-09-20
作 者: 洪锦波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