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无弃材 方家有神技 文化习俗 图1张
                                李得浓在自己的工作室

    

     说起潮州木雕,当我们面对着己略黄公祠里面那鬼斧神工的雕梁画栋时,不禁对制作这些木雕的古代工匠们肃然起敬。
   现在,潮州木雕不仅在国内乃至东南亚民俗场所、建筑装饰广泛应用。新加坡中港天后宫、广州白天鹅宾馆、东方宾馆、广东省政府大厅、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的木雕装饰品,乃至不久前市政府赠送北京人民大会堂陶瓷藏品《清明上河图》的配套木雕框座,都代表了今日潮州木雕的工艺水平。而这些木雕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潮州工艺美术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得浓。
   让潮州木雕与时俱进
   李得浓主持的潮州木雕艺术研究中心就在春荣路一座非常普通的工业大厦里,在他们那弥漫了樟木香气的展厅里,墙壁、橱窗、台桌、陈列架上,各种造型的佛像、鱼虾蟹篓、花鸟虫鱼等吉祥主题的木雕装饰品、陈设品,似乎在告诉人们,典雅、精致、细腻的潮州木雕艺术在当代潮州人手里仍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李得浓最近编成了一本册子,把自己历年来一些获奖的作品及主要装饰工程图片装集成册,里面有他1998年与人合作获《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金奖的作品《木雕蟹篓》;参加中国工艺美术“2002华艺杯”银奖的个人作品《游目骋怀》;2003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二甲传胪》等十多件获奖作品,其中“华艺杯”是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
   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人们所欣赏到的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潮州木雕,而这当中,李得浓倾注了三十多年的心血。
   李得浓是在24岁的时候才操起木雕刀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他通过考试进入潮州金漆木雕厂,练就了纯熟的木雕技艺。1977年他取得了广州美术学院进修的机会,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李得浓对潮州木雕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潮州木雕应该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应有所创新。
   比如目前潮州木雕最典型的立体镂通作品《鱼虾蟹篓》,是清末潮州木雕艺人创作的《蟹篓》作品发展起来的,《蟹篓》作品很好地体现潮州木雕粗细、动静对比的传统工艺,后代除了增加“虾、鱼”等内容外,少有大的进步和创新。而在李得浓的刀下,《蟹篓》已演化成各种不同造型、构图的作品:《双虾蟹篓》、《游目骋怀》、《游戈》、《二甲传胪》等主题。每一主题都以木块的特点而进行造型。如作品《游目骋怀》,木块是天然的瘤杉根部,李得浓将一个写实的蟹篓置于其中,好像是蟹篓在浪花中激扬,篓外篓内七只生猛龙虾、十四只大鳌高扬的螃蟹在浪花水草之中,保留根瘤的特点,使其如浪花溅起的晶点,栩栩如生的蟹篓与原木的韵味融为一体,使作品因保留原木的特点而具备不可重复性。
   李得浓说,这一雕刻技法吸收了玉雕“造色”的手法。
   李得浓认为现代木雕作品的创作要入乎传统、出乎传统。必须寻找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契合。
   潮州木雕的造型规律和结构规律是“造型艺术反映生活的高度概括”。构图形式多采用“之”字形或“S”形,无论人物、故事、场景、花鸟虫鱼、走兽,仅以简练的树木、亭阁、门墙,或叶、草作间隔,以径路的上下、左右和层次,显示主次关系和远近关系。但李得浓虽师从前辈,又不窠前辈,他借鉴现代的立体构思,另辟蹊径。
   他的作品《锦上添花》就是不设“径路”,采用“聚众式”的满构图法。《鹭影荷风》则是以点、线、面结合方式构图。《海韵游趣》作品则采用全包围形式构图。
   大凡传统美术的图案都是以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等作为作品的主题,比如“蕉叶”寓意“大业”,“蟹篓”寓意“风平浪静、海产丰盈”等等。如何使传统题材更有现代意念。李得浓今年的新作《华夏长春》是市委市政府赠送给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清明上河图》瓷画配套框座。李得浓同样在造型和结构上赋予作品的现代气息。他认为,作为屏座,必须高度比例恰当,又不能喧宾夺主,且要能烘托主题。因此在设计上,以两边两条写实象征中华民族的龙拥抱瓷板,喻腾飞之意;以跳动的凤草的粗线条连接支撑。再以松、竹、梅、牡丹、喜鹊、鹤等吉祥之物穿插其间,使整个作品体现出潮州木雕结构、功能和美的交融。
   李得浓认为,艺术必须有大时代的特点,也必须有自己的个性。近年来,李得浓又潜心于“根抱石”等木雕作品的创作,尽管有些人认为他的这些作品并不属于潮州木雕的范围,但对尝试以新形式来表现木雕艺术,李得浓仍然乐在其中。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工作者,李得浓把推动潮州木雕艺术与时俱进,把潮州木雕的继承、发扬和提高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是使李得浓能从一个普通工匠成就为一代潮州木雕大师。
   今年初,国际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在观赏了李得浓的作品后,欣然写下了“大匠无弃材 方家有神技”的褒扬的对子。
  传统工艺谁来继承
   对于潮州木雕未来的发展,李得浓显得也有几分无奈。虽然最近他取得了“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资格,但潮州木雕人才奇缺,后继乏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湘桥区经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湘桥区目前从事木雕业的队伍有五、六百人,但真正能当“大师父”的实不足10人。
   李得浓说,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经济社会日渐式微已经见怪不怪,虽然市场不怎么需要,要形成产业已经很难,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是有保存价值,要全部放弃又显得十分可惜。为了保存和发展潮州木雕艺术,去年,他发起成立了潮州市木雕艺术中心。为了使工艺后继有人,两年来,市举办劳务市场时,他都设摊招收学徒,然而非常遗憾的是两年来招收学徒都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李得浓自嘲地对记者说:“我开的摊位无人问津,而旁边招推销啤酒的摊位却人山人海,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现代人浮躁和急功近利很可能会使传统艺术面临消失的危机,这显然是工艺师们所不愿看到的。要挽救传统工艺,保护传统工艺,恐怕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你是本文的第1313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5-04-04
作 者: 林冬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