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州剪纸是潮州一带最为普遍的民间美术,它的产生同所有的美术工艺品一样,是人类为了养护自己,并且在最在限度的享受生活的同时产生的美的装饰活动。剪纸艺术是滥觞于这种人文行动、活跃于民俗演化、成熟于经济繁荣时期的非物质文化。 潮州剪纸是民间对文明和幸福期望的一种纯朴表达,是潮州一带的人文主义的载体,它用剪刀、纸这简单的工具和材料,直接产生出多彩多姿的图案、纹样、文字等的艺术形象。它的内容有:花鸟虫鱼、草木果蔬、狮虎麟风、戏曲人物等等,大多是寓意吉祥、象征美满的题材,如牡丹表示富贵、松鹤示意长寿等。潮州剪纸应用范围广泛,在潮州的传统节日中(如过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日),在喜庆中(如婚娶、生日、开张、置业等),在丧事中、在游神赛会中,几乎所有人世间的活动都用得上这单纯又丰富的剪纸装饰。 潮州剪纸的创作构思、形式表达还有它的最大实际性,就是附物随形的花样形式,在往年的节日喜庆里,作为供品的水果贴上循照水果外形而剪的喜字、吉字或福寿字的图案花,在鱼、肉、鸟的三牲上,贴的是如影随形的鱼形花、猪头形花、凤凰鸟形花,红桃发也有随样的花;米糕斋饼也像形的糕花饼花,大凡可以随形就随形,可以随意就随意。在门窗上有笺花、窗花;在橱柜上有橱花,在灯具烛台上有双喜花;锅、盘也附上如意团花;连用来盛装礼物的“春(木+盛)”更是贴上醒目的喜祥花;在热闹的赛花灯会上,剪纸更是发挥它的装饰作用,在各样的彩灯上,贴上阳刻或阴刻的剪纸,在烛光的透照下,更是耀眼生辉;在丧事的祭品、焚化品上,更是大量剪贴寿字花,铜钱元宝花、神仙引魂人物花、连续花边图案花……总之,潮州剪纸是无时无地不存在的民间美术,如此广泛应用在人文活动上,题材和形式又是如此丰富多彩,在全国上也是较罕见的。 潮州剪纸之所以广泛晋及,还在于它的工具和材料十分简易,是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剪刀要锋利、平紧,剪细微的、最具潮州剪纸特色的“切丝”,更是需要刀头短而尖的剪刀。纸以红色为主,兼有它色杂彩的纸。 潮州剪纸产生自民间,是人们为美化生活而采取的一种自发行为,剪一个吉字、喜字,贴在桔子柚子上,是人人皆会的事,剪一个简单的花形鸟纹,只要有稿样摹学,也是一件不难的事。潮州在清代乾嘉年间,经济稳定繁荣,大厝祠堂纷纷落成,剪纸也普遍成为点缀人家的喜庆饰物。据民间口头传说,当时是“大厝一间连一间,红纸红花块块是”。加之佛教信仰的盛行,潮州的僧尼甚多,安于清贫的女尼,更是以剪纸为乐,人们也喜欢到庵寺礼佛结缘,剪纸也成为一种时尚往来的馈赠品,也有人请其剪些特定作用的“纸花”,作为喜庆之用。当然,更多的人是自己剪,自己用。经过时间和空间的陶熏,剪纸艺术如满天繁星在每个角落闪闪发光。到建国初期,潮州剪纸的艺术风格更是争奇斗艳,有江根和的朴拙豪放;有李木林的雄健秀逸;有杨雪友的精致优雅;还有李知非、谢楚周、罗瑞瑜、辜秋泉的清丽巧美等等。她(他)们的艺术成就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代又一代的艺人的创造积累。在潮州,有见地的艺人总是喜欢表现自己独立不群的个性,她(他)们之间的明显不同的粗和细、豪洒和温婉的韵味,这种艺术的表征可以说是折射了潮州的人文特点。 由于现代饰品的挤占,潮州剪纸已日渐式微,已失去昔日的民间文化风采,剪纸艺术已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它籍以生存的土壤也几乎成了历史的陈迹,留下了令人怀念的记忆。现在,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环境中,更希望作为历史文化的潮州剪纸艺术得到保护和发扬。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