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舞蹈是流行于潮汕地区民间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其种类多达几十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潮汕民间舞蹈的产生、沿变及发展,都与民间习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潮汕地区背靠五岭,面临南海,海岸线长,在古代的环境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们为祈求平安和生产丰收,对某些神祗如前代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和某些神秘的自然力如风雨雷电等产生了顶礼膜拜,并定时予以祭祀。人们在祀神的同时总要伴随着一些有关祭祀的表演活动,以此达到“谐人神、和上下”的目的。这些表演活动经过历代不断地加工和创新而发展成为流行于潮汕民间的酬神舞蹈,如流行于揭西河婆及周围客家山区一带的赞鼓舞,流行于汕尾、海丰等地的钱鼓舞,流行于澄海西门的蜈蚣舞和流行于潮州一带的鲤鱼舞等舞蹈。
    潮汕民间习俗,除了潮汕地区本乡本土形成的民风民俗之外,更多的是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潮汕民俗。流行于潮汕民间的舞蹈也受到这种习俗的影响,有的就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如英歌舞、布马舞和骆驼舞等舞蹈。
    据考证,英歌舞本源于北方秧歌,是南宋军队来潮州时留传下来的,经过历代潮汕艺人的加工、创新而成为一种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民间舞蹈。    
    布马舞的形成,则是源于元末宋初时期饶平北部山区蓬勃兴起的陶瓷业,由当时的江西籍陶瓷师傅传人,再经当地人继承而发展成为一种流行于饶平县北部乡村的民间舞蹈。
    潮汕本无骆驼,骆驼舞的产生也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的。清代同冶年间,常有北方人牵着骆驼南来贩药卖艺,潮汕艺人有感于此而创作了这种独具一格的民间舞蹈。
    有的民间舞蹈则由某种特定的潮汕民俗活动沿变而成的,具有十分独特的潮汕特式,如九鳄舞和双咬鹅舞等舞蹈。
    据说韩愈被贬潮州期间,亲政爱民,大兴教化,祭鳄驱鳄,为潮汕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后来,潮汕人民为了歌颂韩愈治潮时关心民间疾苦,驱除恶鳄的恩德,在祭拜韩文公时产生的“游鳄灯”的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独具潮汕特色的九鳄舞。
    过去,潮汕民间有一种习俗,人们喜欢在丰收的季节里,用斗鹅的方式来逗趣作乐。经过不断地加工和创新,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发展为流行于澄海市一带的双咬鹅舞,而且舞蹈中的斗鹅的造型,取材于澄海的著名特产狮头鹅,充满着浓郁的潮汕特色。

你是本文的第961位读者
来 源: 《潮汕风俗人文探究》
作 者: 蔡金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