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潮汕文化的一部分,潮汕童谣历史悠久,它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音韵,对古汉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其反映的靠海吃海、出洋过番、敬神事鬼等充满海洋气息的民俗风情,彰显着潮汕独特的地域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 童谣的历史极其悠久,《列子。仲尼》就有:“尧舜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毛传》在解释《诗经》中“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时说:“曲和乐曰歌,徒歌曰谣。”可见,童谣,就是儿童间传唱的没有乐谱的歌谣,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童谣是长期流传于儿童间的一种用韵语创作、无音乐相伴的口头短歌。 由于时下工业化时代的大众传播,信息获取渠道及娱乐方式的多元化,造成了童谣的边缘化,很多地方童谣多难逃被弱化的命运。但是,潮汕童谣却以其根植于民间厚土的生命活力,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呼唤着地方族群的记忆。搜索网络就会发现,很多潮人将记忆中儿时传唱的童谣放到博客、论坛上,这有利于潮汕童谣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因为作为潮汕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潮汕童谣以本土方言为载体,以口耳相传、代系相承为传播纽带,再现了潮汕地区的风土人情,她也应该与潮菜、潮绣、陶瓷、功夫茶等一起得到应有的重视。研究潮汕童谣我们发现,潮汕童谣除了具有口头性、民间性、歌谣性和儿童性等一般童谣的共同特征外,在词汇使用等方面还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 保留较多的古音韵 注重语言的音乐性,强调音韵节奏因素是童谣的一个显著特征,押韵是构成童谣音韵美的重要手段,它能使诗歌产生鲜明的节奏感,从而收到特殊的听觉效果。潮汕童谣的押韵方式与其他童谣一样并非一成不变,有多种押韵方式,如句句押韵一韵到底的,隔句押韵的,中途换韵的,等等。潮汕童谣用潮汕话念起来琅琅上口,押韵动听,极具音乐美,但是换用普通话念则非常拗口,其原因就是潮汕话保留了不少古韵,与现代普通话的发音不同。潮汕方言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它在语音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了很多古音韵,尤其是上古音韵,被视为是“古音研究的活化石式的宝贵资料”。如《凤鸣》:凤凰鸣,湖水清,潮州出公卿。凤凰鸣,东湖成,潮州大中兴。 用普通话念这首童谣时发现“鸣”、“清”、“卿”、“兴”都是押 韵,“成”在这里就不押韵了。而在潮汕话中“鸣”、“清”、“卿”、“兴”、“成”的韵都是发 的,是句句押韵。又如潮汕人耳熟能详的摇篮曲《挨呀挨》:挨呀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啯更,饲狗来吠夜;饲猪还人债,饲牛拖犁耙;饲阿弟落书斋,饲阿妹雇人骂。 .这些方言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普通话交际上的障碍,但是却体现了潮汕童谣用韵上独特的地域性特点。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