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民间舞蹈鲤鱼舞,长期流传于凤城、龙湖各处。舞鱼、舞狮、舞龙等杂戏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戏”(也称“鱼龙舞”)。《汉书·西域传赞》载:“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延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唐颜师古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蔽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描述鱼龙戏演出时利用杂技中的幻术,开头扮成巨兽表演,类似舞狮子,又借烟雾作掩护变为舞鱼,再借水雾蔽日,从舞鱼变为舞龙,精彩纷呈。鱼龙戏在唐宋时很流行,多见诗人吟咏。唐陈子昂《洛阳观戏应制》诗云:“云凤休征满,鱼龙杂戏来。”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玉壶光满,一夜鱼龙舞。”《潮州市文化志》载:“相传从宋代开始,舞鲤鱼就在潮州民间流传。”这是很有可能的。
    清代,潮州舞鲤鱼之风甚盛。康熙年间,吴震方《岭南杂记》载:“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蔡泽民先生在《广东民俗大观·刺榴馆》一文中也介绍:“大约在清咸丰年间,(潮州)各地举办团练乡勇,请拳师练刀。操练及守卫之余,为助兴娱乐,组织舞鲤队,作‘鲤鱼朝友’之舞。每逢游神赛会,纷纷派出舞鲤队,配以锣鼓,竞相献艺。后来团练虽已解散,舞鲤队、锣鼓队依然存在。”解放后,舞鲤队更进一步发展,彩瓷总厂、无线电厂等多家企业组织有舞鲤队。
    鱼形花灯式样繁多,为何单选舞鲤鱼灯呢?老艺人说这与艺人的谋生有关。每年正月头,民间艺人组成舞鲤队,到各商铺门前舞鱼,祝贺新春发财,以收取钱银,因此必须选好吉祥物。“鲤”谐音“利”,取“得财利”之意;“鱼”谐音“余”,取“年年有余”之义。潮人俗称鲤鱼为“鲤姑”,可用来祝人家“哩哩姑(捞)钱”(大把捞钱的意思)。同时,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家喻户晓。一登龙门,鱼化成龙,身价百倍,可用来祝贺别人官运亨通,前程远大。选取舞鲤鱼,实在寓意甚佳。
     鲤鱼舞的道具是带棒的鲤鱼花灯。鲤鱼的躯架由竹篾扎成,特别讲究要扎得有弹性,舞动时才能摇头摆尾,栩栩如生。外部裹以素绸,彩绘上锦鳞、鱼眼、鱼鳍等。鱼身长约130厘米,宽约80厘米,鱼棒长约85厘米。舞蹈演员武士装扮,各执一鲤鱼灯,随着潮州大锣鼓的节奏翩跹起舞。揉合南派武功招式,模仿鲤鱼出滩、抢食、穿莲、比目、跳龙门等“十二变”。《潮州市文化志》载:另有“十三变”舞法,即在十二变基础上加“鱼化龙”之后的“罗汉伏龙”,老艺人说此变今已失传。
    1954年12月,潮州市舞鲤鱼代表队参加汕头地区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获优秀奖。1955年3月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会演,获优秀节目奖。舞鲤鱼代表队演员、老艺人程三妹介绍:在京演出,大受欢迎。中央歌舞团在“十二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提高,并到国外演出,使鲤鱼舞驰誉海内外。最近在搜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中,程三妹向有关部门献出舞鲤鱼十二变,包括动作要领和招式相片。老艺人期望:舞鲤鱼这项民间艺术能薪火相传,继续发扬光大。

你是本文的第1059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8-10-29
作 者: 陈文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