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鱼舞参加澄海区迎春巡游表演
西门龙凤舞、永新鳌鱼舞、陈厝洲双咬鹅……澄海民间盛行大道具广场舞蹈,表演者多模拟动物形态,编排惟妙惟肖的舞蹈动作,载歌载舞,配合民俗活动演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篇章。近年来,澄海的民间艺人通过艺术改革创新,融入了新的现代元素,赋予动物舞蹈新的时代精神,使之继续发扬光大,还赴香港澳门参加庆典演出,作为文化使者沟通乡谊乡情。 龙凤舞 赋予和谐吉祥寓意 今年7月1日,澄海西门社区的“龙凤舞”作为富有潮汕特色的优秀文艺节目,远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三周年大巡游”活动,赢得一片赞赏之声。据西门民间艺人蔡松涛介绍,“龙凤舞”的前身是“双龙舞”,社区里的几个老艺人凑到一块探讨时突然萌生创作灵感,将其中的一条龙转变成凤。“龙凤舞”一经问世,便为群众所喜爱,参加了2008年的澄海春节文艺大巡游。 蔡松涛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变化,现代人更喜欢一种体现和谐、喜庆吉祥的寓意,于是西门社区的老艺人们通过创新,设计了“龙凤出水”、“龙凤交戏”、“龙腾凤跃”、“龙飞凤舞”、“龙凤穿梭”等环节,使“龙凤舞”更富有时代气息。 鳌鱼舞 展现现代澄海风情 在众多的动物舞蹈之中,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的“鳌鱼舞”曾经蛰伏了十三年,但经过民间艺人的改良创新,近年来又重出江湖,并曾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远赴香港、澳门参加回归庆典文艺游行。 澄海文化馆艺术顾问张哲源认为,“鳌鱼舞”舞蹈创作的思路和表演程式,是民间广场文化的再创造,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韵味和美的规律,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并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据了解,澄海永新鳌鱼舞初创于1943年。“鳌鱼舞”领队余清坤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艺人们开始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完善鳌鱼舞的表现形式,在表演结尾处加上由男女青年表演的“鱼灯舞”陪衬,构成海底仙境的优美场面,与登鳌的渔女吹箫奏乐相呼应,在刚毅中增添了抒情意味和情趣,为鳌鱼舞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目前,该舞蹈艺术已传承三代,经过三代艺人的不断琢磨反复修改,道具制作和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沿袭成为一项家喻户晓的民间表演艺术,突出展现了现代滨海风情和奋发上进的主题思想。 启示 传承要靠改良创新 澄海是动物舞蹈表演创作之乡,动物舞蹈存在于澄海迄今已逾百年,它的兴起有其历史渊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辈人心中记忆的动物舞蹈一些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里,一些目前仍然存在的动物舞蹈也面临着传承问题。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澄海文化馆艺术顾问周镇昌先生认为,部分澄海动物舞蹈失传,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因存在年代较久远,后继无人而失传;有些则是缺少自己的特色而被淘汰。显然,只有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融入现代元素,才能使动物舞蹈传承并发扬光大。 多年来,澄海“西门蜈蚣”也一直在改进。如照明方面,过去是用蜡烛,而蜈蚣的躯体是用布和竹木等材料制成,舞动过程容易被烧破。经过艺人的改良,后来改用光电照明,利用现代科技为民间动物舞蹈融入现代元素,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少澄海的民间艺人都认为,只有在保留独特性的同时通过不断的改良和创新,进一步提高技巧艺术水平,才能迎来一个民间广场舞蹈艺术的新时代。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