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鼓舞:南澳民俗文化奇葩 文化习俗 图1张
                      ▲南澳车鼓舞表演场面。 (资料图片 袁笙 翻拍)

    车鼓舞,又名拖车鼓、推车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鼓舞以游行表演为主,舞台表演为辅。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由闽南传入汕头市南澳县,经南澳民间艺人不断整理传授,成为南澳岛上独特的民间传统游艺形式。

    车鼓舞取材于中国历史小说《水浒传》,表现梁山泊英雄乔装成江湖卖艺人,配以舞蹈、杂耍、技艺,进行推拖车鼓的表演。

    综 述

    百年前盛行海岛

    车鼓舞在南澳历史悠久。据岛上渔民介绍,几百年前,一名闽南人逃难来到南澳岛,善良的渔民善待并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为了报答岛上渔民,也为活跃海岛的民间艺术做点贡献,他把擅长的车鼓舞贡献了出来,并招收渔村的青年,一词一曲的传授给当地渔民,使车鼓舞逐步在南澳岛流传开来,上百年来扎根于海岛渔村,成为海岛民俗文化的重头戏。

    据了解,车鼓舞取材于我国著名历史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表现了梁山泊好汉林冲、李逵、顾大嫂、一丈青、时迁等乔装为卖艺人、问卜者,配以杂耍、舞蹈、技艺,进行推(拖)车鼓表演,混进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一次军事行动。最后以打碎车鼓,取出兵器威武造型结束。

    车鼓舞是渔民节日庆典活动民俗表演形式,扮演者和音乐、击乐演奏者都由渔民群众参加,因而舞蹈体现了海岛人粗犷豪放性格特点和浓郁的渔村风味。另外,挑选出来的演员,都要经过老艺人的严格培训和认真排练。表演既有舞蹈动作贯串全过程,又穿插了戏曲表演、杂耍以及较大难度的技艺表演,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车鼓舞由9-11人扮演(不包括演奏人员)。在传统节日中,渔民群众特别喜欢排演和观看车鼓舞。过去,每逢正月游神赛会时,车鼓舞总深受群众欢迎。车鼓舞到处,海中渔船鞭炮齐鸣,街头巷尾万人空巷,人流如织,屋顶、树上都站满了人,连正在看戏的人们也弃戏来看舞,可谓盛况空前。

    现 状

    尘封三年难“露脸”

    南澳县云澳镇澳前村靠山朝海,是一个典型的海岛渔村,也是南澳车鼓舞的发源地。9月11日中午,记者来到澳前村,迎面而来的海风带着阵阵咸湿腥味,村民们从事的捕鱼、补网、修船等行当,全部和大海息息相关。经一番查询联系,记者终于找到该村村民、车鼓舞传承人周庭豪。

    周庭豪今年已经73岁,他和64岁的澳前村村民黄天锡都是车鼓舞仅存不多的老艺人。虽然接触车鼓舞已有数十年光景,但由于年事已高,俩人目前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车鼓舞的编导和传承方面来。提起车鼓舞,两名老艺人都满怀感慨地告诉记者,澳前村车鼓舞最后一次展示表演已是2007年春节的事。“车鼓舞下一次出来表演,我们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周庭豪告诉记者,车鼓舞近年来之所以很少露脸,主要是因经费问题所困。周庭豪介绍说,车鼓舞每次表演除了10多名演出的演员外,还有乐队、锣鼓队等人员,总人数约30多人。因此,车鼓舞每次演出,如果没有经费保障,就不能确保演出圆满顺利。

    在周庭豪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澳前村老人活动室。在二楼一间简陋的储藏室里,记者看到了车鼓舞演员服饰、道具等物品。由于长时间没有动用过,这些物品大多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触摸、整理这些东西时,周庭豪无奈地叹息:“这些东西,都有好几年没动用过了……”

    展 望

    扎根海岛重现昔日辉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解放前,由于渔民生活十分贫困,车鼓舞濒于失传。可喜的是,解放后,车鼓舞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富有远见的老艺人,对车鼓舞进行了整理排演,并传授给年青一代。南澳车鼓舞于1956年参加了粤东地区群众文化业余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奖,越年又参加广东省业余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当时,排演车鼓舞成为热潮,全县不少渔村纷纷组建了车鼓舞队。

    1987年,云澳镇澳前村重新编排车鼓舞,1988年由该村渔民排练表演的车鼓舞,并由省文化厅录像队拍摄录像。1989年省歌舞团舞蹈队曾前往云澳澳前村,对该舞蹈进行考究、观摩、排练、指导,试图把它保存流传下来,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达到目的。

    据了解,目前南澳岛熟悉车鼓舞的民间老艺人多数去世,庆幸的是云澳镇澳前村个别老艺人和有关部门还保留着一些当年排演车鼓舞的资料。正当海岛文化人对车鼓舞忧心不已的时候,传来了文化部关于开展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喜人消息,为让车鼓舞不再被历史尘封,岛内外有识之士呼吁,应尽快开展对这一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发掘。

    近年来,南澳县有关部门在对车鼓舞进行抢救性保护时发现,由于其内容形式已过于陈旧,“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已满足不了当下的需求,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车鼓舞焕发生机。在不背离传统的基础上,应加强舞蹈、音乐和情节因素,尽量拓宽南澳车鼓舞的表现空间。此外,车鼓舞应该留下每一个时代的印记,使之适应当代人的精神诉求和审美需要,让这朵扎根于海岛的艺术奇葩,重现昔日的辉煌。

    话 说

    亟待扶持代代相传

    周庭豪(南澳车鼓舞传承人):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接触车鼓舞已有数十年光景,义务教年轻人学练车鼓舞也有很多年了。孩子们一荏荏地来学习,长大后又一批批地离开,车鼓舞的演员角色队伍总是很难保持稳定,这是影响车鼓舞发展的一个原因。但更让我们无奈的是,在传承车鼓舞的过程中,资金问题经常困扰我们,孩子们连一本教材都没有。如果没有专项保护资金,车鼓舞的传承发展,就面临着严峻考验。

    无论教孩子们还是队员们学练车鼓舞,都没有任何报酬。有人问我为什么多年来一直对车鼓舞保持这份热情?我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希望濒临失传的南澳车鼓舞,不要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为了这个目的,我会义不容辞、一如既往地传承南澳车鼓舞!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车鼓舞的扶持力度,全面稳妥地保护车鼓舞,让南澳车鼓舞代代相传、好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77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0-09-18
作 者: 郑成武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