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演唱用真声,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这种古谱用文字记谱,与如今的数字简谱和五线谱有极大的差别。那么这种如同“天书”的记谱法有什么奇妙的奥秘蕴含其中呢? 广东潮剧院潮剧艺术博物馆的展柜内张贴着这样一幅喷画,分别是两张泛黄的纸张组成,自上而下有规律地记录着一连串的文字。左边标注着《柳青娘》的便是二四谱,正文以“二三四五六七八”这七个文字来表示,在部分文字的右下角还加注红色的圆圈等标识。若不是下方的介绍,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古老的记谱法。在二四谱旁边的是另一种记谱法——工尺谱,它则是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文字来记录,与二四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是二四谱呢?有音乐专家认为,“二四谱”的来源有古琴说、古筝说、弓弦说等,众说纷纭,但现在大都偏向古筝说。潮剧研究学者、潮剧国家一级作曲家郑志伟长期研究潮州音乐,他告诉记者,二四谱是流传于广东潮汕及福建漳州一带的一种古老的记谱法,多用于潮州弦诗、潮剧及白字戏的乐谱。二四谱在潮州音乐中使用年代较为久远,自明清以来,正字、西秦、昆腔、外江等剧种音乐传入潮州,工尺谱也随着传入。 被誉为“华夏正声”的潮州音乐,其曲体结构具有民族格式特点,迎合民族审美习惯,它与我国古典诗词格律的起承转合有密切关系,曲调具有清丽、明亮或内在含蓄、淳朴典雅等特色。旋法以五声骨干音为主,虽有六声、七声音阶的运用,但实质是“奉五音”的关系。乐律音阶与我国古代雅乐、燕乐、俗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全音与半音概念与十二平均律制殊异,在七声音阶中出现许多3/4全音和1/2半音,音级常有微升微降的游移现象,旋法极讲究润饰和作韵,使调式色彩变幻奇妙,让人回味无穷。 潮州音乐演奏的乐谱是采用二四谱、工尺谱,新中国成立后使用简谱。“二四谱”是潮汕古老的谱式,以二、三、四、五、六表示音阶各音级的音高,即sol、la、do、re、mi。其高八度的sol、la 以七、八记之。二四谱基于五声音阶,当其以七声出现时,“二变”之音(降si、fa)则是将原三、六(la、mi)两音提高一个二度(游移的二度)而获得。所以,潮州音乐的音阶组合形式有所谓“轻三六”(简称轻六)、“重三六”(简称重六),“活三五”(简称活五)以及“轻三重六”、“反线”等调,皆出自“二四谱”的易音变奏而得称,并各自体现特定的情绪气氛,分别擅长表现轻松欢愉、深情激越、悲怨缠绵、幽闷思恋、逸畅谐趣等气氛情绪。 为了让记者更直接地了解二四谱,郑志伟专门从家中拿出《养竹山房民国念三年十二月立于暹京旅次郑祝三乐谱》,这是其多年来收集整理的二四谱、工尺谱的潮州音乐珍贵资料。他选取了二四谱、工尺谱各一首,以最传统的方式演唱。郑志伟表示,这种具有音阶概念的数字乐谱,往往只在谱面上提示一下基本旋律骨架。历来弦诗的记谱只记骨干音,也称基本谱。基本谱给演奏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让每位乐人都可以根据手中的乐器特性,通过加花、减字、拆句、造句、润饰、叠催、移调、旋宫等变奏,重新结构曲子,并进行全新的演绎。而潮剧演员在演唱时,也能通过这种独具韵味的音乐演绎出潮剧唱腔的魅力。 不同的记谱方式,都是为了让乐者了解音乐的旋律,方便演唱和演奏。如今,当很多人看到二四谱、工尺谱都感到很陌生,上面的各种字体其实就是简谱中1、2、3、4、5这些音符的另一种表达形式。郑志伟说,二四谱是一种比较难学的古乐谱,初学者需要在老师的演示下才能较好地读唱。随着潮剧的改革、新音乐文化的引进,如今的记谱法改为简谱或五线谱。现在懂得读二四谱的人非常少,只有极少数音乐艺人才能熟读。 潮州音乐作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保存至今天实属不易,它是依靠民间艺人口口相传来完成艺术传承的。潮州音乐具有独特的章法和美学依据,是一笔非常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郑志伟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珍藏并已研究近十年的有近代潮州筝名家郑映梅留下的《养竹山房潮音乐谱》,目前他已与5位潮乐研究者一道将二四谱翻成简谱,接下来他将把其录制成光盘,将二四谱的演唱方式等记录下来,让这种古老的记谱法得以传承。
|
你是本文的第71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2、20 作 者: 李德鹏 郭玺信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