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寒冷,围着火锅热腾腾地涮肉灼菜是咱老百姓美美的享受。现在的火锅,大多用电磁炉,智能操作,加热快,降温易,也更加方便卫生。
火锅,潮汕人叫“转炉”,围着转炉吃饭,温馨形象地称之为“围炉”。大年夜,潮汕人有围炉的习俗,一家大小围着一个“转炉”聚餐,以庆合家团圆。围着转炉,就围着天伦之乐。有民俗专家认为“转炉”乃是馔炉的音转,写法甚为高雅。
潮汕人吃转炉以菜式内容而有分别,以鱼头为主的叫“鱼头炉”,以鱼腹为主的叫“鱼腹炉”,以鱼丸杂烩为主的叫“杂烩炉”。现在潮汕大地饮誉四方的火锅是“牛肉炉”。潮汕人有共识:“没有牛肉粿条的旅途都算流浪,没有牛肉火锅的地方都是他乡!”可以说,牛肉火锅就是潮汕人的乡愁。
现在的电磁炉火锅再精彩,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吃火锅的转炉,我家的转炉可是漂洋过海而来的。祖父青壮年时到东南亚过番谋生,回唐山时带回一个转炉。这个转炉由铜芯、锡盆铸在一起,铜芯用来烧木炭,锡盆联结在铜芯周围,转炉还雕花纹,做工考究,古香古色(见图)。祖父带来的火锅,给家中带来无尽的快乐。每每大年夜,父亲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工厂赶回家,抖落满肩霜花,母亲已备好团年饭菜肴:一堆猪杂骨、一盘切成薄片的草鱼,盘头摆放着一个大草鱼头,还有一大篮水灵灵的蔬菜。
潮汕转炉是分两格的,一格涮肉,另一格涮鱼。吃火锅刚开始的时候,还界限分明,等到炭火旺盛,汤水溢过界,骨汤中有鱼汤,鱼汤中有骨汤,两汤渗透,其实更加鲜美。一家人在热气腾腾中感受着生活的真滋味。
这时候,祖父的话就多起来,“你们知道这转炉是怎样来的呢?东南亚一带出产锡,但当地人工艺不行,我们唐山人过番后好多人开起打锡店。这是我托一个熟人打造的,精工!”祖父每说到这里,常开怀笑起来。
村里逢年过节,邀请亲友来做客,我家的转炉就派上大用场,用上转炉,接待的规格好像提升了一个档次。汤水滚烫,人情温暖。亲戚邻居每每有重要客人到家,常向祖父借转炉,祖父大方借出,并仔细指导怎样使用,脸上特别有光彩。
寻常的日子里,半斤猪骨头、几两牛杂碎、一两个鱼头、十几粒肉丸鱼丸,用上转炉,就拥有一锅鲜汤,而家中的青菜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用鲜汤煮青菜,又是天然鲜。兄妹仨围着转炉,在等待炭火旺盛,汤水沸腾时的感觉,何等美好。
家中有转炉,生活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