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县新亨镇里有二个大村,聚居着陈、倪、邢、柯、李五姓。解放前,为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着一个耍竹龙的风俗。
    传说在明朝时,有一个姓柯(后人称柯公)的村民到南海县经商,购买了大量生牛皮,因遇连绵阴雨,牛皮无法晒干,将被霉坏。他到南海圣王庙祈祷晴天,可晒干牛皮,许愿获利之后当报答圣王恩泽。翌日,天晴朗,牛皮得以晒干。销售完毕,由于劳累,在一个夜里,他手抱竹扁担、银袋,便昏昏入睡。柯公沉睡之间,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如腾云驾雾,当风声停时,两眼睁开,已经回到家乡有琅山边。定过神来,手中的竹扁担、银袋俱在,自觉奇怪。他想起在南海圣王神前的许愿,认定是南海圣王施法相助,托竹扁担护送回乡,才有如此神速。于是,他便陈设着南海圣王神牌和这条竹扁担,供奉五牲果品拜祭,并对其儿孙们讲述这一故事。
    后辈人认为这竹扁担是有神的寄托,便在广场燃起一堆篝火,有人扛着竹扁担绕着篝火走,有人还去抬出三山国王偶像,跟在竹扁担后边追,更为热闹。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后辈人又认为这竹扁担是龙的化身,才能腾云驾雾,便又另取多枝绿竹,编扎成龙的样子,加以彩绘,择定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和十五日,为祭龙耍龙的日子。
    新亨的竹龙,有黄龙、白龙、红龙、紫龙四种,颜色互相配衬,如黄龙紫鬣、白龙黄鬣、红龙白鬣、紫龙黄鬣。祭龙前要举行卜龙,于正月初二日,由族长率村中绅士求卜于南海圣王,决定当年游的竹龙颜色。据传说:如卜得黄龙紫鬣,则主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这一年便过着欢乐日子;如卜得红龙黑鬣,则主当年干旱;卜得红龙白鬣,则主当年年景平平。所以,如卜得凶年之龙,族长必须再三叩拜另卜,直至卜出村民喜欢的龙色才止。继而又卜定制龙的竹材向何方取,于正月十三日便按r、定的方向前行,不管谁种的竹丛,只要砍竹的人看中,种竹者都乐意献出,不收钱,只收红柑。种竹人家认为砍他家的竹去制龙,主全家当年四季平安。竹龙制作完成后,陈放于用竹制成的支架座上,让村民拜祭。
    每年正月十四日晚便耍戏。天未黑,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灯笼。夕阳西下,村里每个厅、祠堂门口都摆着迎神牌,设迎神床帐,礼品烛台。三声炮响,锣鼓齐鸣,耍龙的队伍出动了。前面有灯笼、彩旗、锣鼓开路,继之是一对对的木制龙头、金瓜、斧头、关刀、“肃静”“回避”牌和四支龙凤扇。旗斗、印斗、香几、鼓亭各一套。随之是红、黑二将(即张巡、许远)打头阵,有朝天佛、三爹爷、福德爷、天后圣母、王三姐姐、柯公神牌、三山国王和南海圣王等十二尊偶像,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约二百多人。每到一耍龙圣地,鞭炮齐鸣,村民们准备好各种易燃草料、火种布成一个直径约3丈的圆圈,游神的队伍便停下来,火圈加大草料,焰火升空。扛着竹龙和三山国王的壮汉,开始悠游一、二圈,草料不断添加。当火势最旺之时,一声高喝,竹龙在前,三山国王在后,便狂奔起来。传统耍龙有这样的规定:竹龙由三人抬,前二人用肩托住龙颈部位,一人扛着龙尾;三山国王由二人抬,各用竹梯一架,用绳固定,背于肩上,前长后短。在猛跑三圈内,三山国王如赶不上竹龙,竹龙便算赢,三山国王便算输。如果三山国王能跑三圈内赶上竹龙,则须竹钩穿进龙腹,用力挽住,竹龙前进不得。竹龙前进不得,竹龙便算输了,三山国王胜了,这时人声鼎沸,为双方助威。青年人如不服气,则另配人选,反复再斗。直至该圣地的草料烧完,才转移第二个点。在全部圣地都要完时,竹龙才回到原地安放。
    正月十五日晚送龙。送龙显得庄严和神秘,当村民听到“呵……”之声,便要关门闭户,路无行人,怕碰到送龙的人运气不好。翌日,送龙人到南海圣王庙取回一份拜祭南海圣王的法肉,耍竹龙的全过程便结束了。

你是本文的第190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民俗大观》
作 者: 陈潮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