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州市的饶平县不仅是民间故事之乡,也是戏剧之乡,编剧人才辈出,在国外有侨居泰国三十年间为当地剧团编了500多部潮剧本的泰华潮剧精英余受益,在国内,有誉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三驾马车之一的郭启宏;在戏剧题材方面更是五花八门,有取材脱胎于三饶《打破鼓》的《柴房会》,有脱胎于所城镇《金花牧羊》的《金花女》,至于号称“粤东四女性”的戏剧角色中,《曹宗与余娓娘》主角乃饶平人氏外,《辞郎州》中的陈壁娘(驻守饶平海州抗元),《荔镜记》中的黄五娘(民谚:陈三五娘相随走,益春失散各一州——陈三五娘逃往泉州途经饶平至汾水关时,随行婢女益春失散),《苏六娘》中的主角苏六娘(原订婚饶平武举人杨子良)。上述四女性戏剧情节都与饶平有关,但其中《苏六娘》剧中的“杨子良讨亲”故事情节及杨子良人物性格造型和饶平地方传说相距甚远。杨子良何许人也,据《饶平民间故事集成》采编人员于80年代深入杨子良家乡浮滨镇新埔村调查采访,得悉杨子良乃宋末一员骁勇善战的将领,为辅宋抗元捐躯沙场,遗老遗少随宋帝南下之后,隐居于浮滨马背山后的山凹里。宋亡之后,为避免元兵追杀,改姓“扬”。经一代代蕃衍,创立新埔乡,以后风声平静,故恢复原姓“杨”,杨子良为创乡后的第四代裔孙,年少杨子良长得十分英俊壮健,酷爱武术,拜高僧了凡法师为师,操十八般武器,件件皆精,因而考中武举,让杨家门楣生辉。杨子良的父亲文墨颇深,任潮州府书办,很受府尹器重。有一年,苏员外办酒席宴请杨书办委托其打官司,声明若打赢官司,愿将爱女六娘许配子良为妻。翌年,杨书办果然帮苏员外打赢官司,杨家照原议准备择日迎娶六娘,但苏员外后悔,不愿女儿远嫁饶平,萌发悔婚之意,加之六娘与西庐表兄相悦,拒嫁饶平。但苏员外经不起杨家人再三催讨,迫不得已从府中挑了一名婢女李代桃僵,经一番收拾打扮之后,冒充六娘出阁。临行之时,苏员外悄声与轿夫面授机宜。
喜期已到,杨府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大摆筵席,宾客登门送礼道贺门庭若市。乡人早闻六娘花容月貌,为一睹富家美娘仔英姿,早已云集村前大路。乡众等候到日头偏西,方见远处一乘花轿,徐徐来到马背山上的乒乓坑旁峭壁上,忽然“崎崆”“崎崆”……连声巨响,准新娘连人带轿掉进乒乓坑中。轿夫与随婢人呼救命,直待杨家父子与乡众闻讯赶来。准新娘已一命呜呼哀哉!顿时杨府婚庆变为吊丧,宾客扫兴一哄而散,杨家父子垂头丧气,自认晦气,将新娘尸体安葬于乒乓坑口,墓碑上写着杨母苏氏六娘之墓。尔后,将轿夫告上府衙,治个疏忽误人性命之罪,各被重打四十大板了结。 杨子良讨亲这场婚姻纠葛就这么草草收场,当然这是准新娘付出生命的代价换取的结果。究竟是山崖陡峭,两个轿夫步调不统一,脚步错乱而致准新娘连同花轿坠崖而酿出命案呢?还是苏员外欲盖弥彰,轿夫为领取重赏操苦肉计而演出这场悲剧呢?还是其它原因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确的答案只有当年的杨书办、苏员外和轿夫才知道。 杨举人遭受这场婚姻波折之后,发誓终身不娶,开武馆授徒,寄情玩枪弄棒,成为武艺出众的名师。 有一年冬至,饶平浮山灯塔墟演平安戏,公演潮剧《杨子良讨亲》,由于题材涉及邻乡杨举人的故事,四乡六里人们闻讯纷纷赶来观看。一阵密锣紧鼓之后大幕拉开,戏台上出现一个“拐脚曲手”歪嘴独目的白鼻公子高声道白:“小生——大名鼎鼎武举老爷杨子良是也……”话犹未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汉跃上戏台,将扮演杨子良的演员倒提起来厉声叱道:“放肆,你敢于当众侮辱本举人老爷,你好大胆!”正要挥拳痛打,乡里老大见状勃然大怒,即指挥4名彪形大汉制服这不速之客,但都不是台上老汉的对手,一个个被打下台来。乡里老大正欲增强人力上台,猛听观众有人喊道:“台上正是杨举人!” 原来,此刻的杨子良已年近八旬,虽然两鬓如霜,但功底犹在。得知隔乡要演《杨子良讨亲》,自己竟然变成戏中人,感到好些奇怪,悄悄到来灯塔村的戏台脚,寻个僻静角落看个究竟。一见到戏班竟敢丑化侮辱于他,一时怒火中烧,以“草上飞”的轻功一跃跳上舞台讨个公道。乡里老大见是杨举人到来不敢怠慢,上台赔礼,邀他到子台(观礼台)上坐大位,一来道歉,二来感谢他当年为灯塔平息斗牛风波事件。 原来10年前的一个春天,灯塔牛墟开市,前来买牛卖牛的客人和牛群把墟场挤得满满的,其中有两头公牛发情追逐一只母牛而引起角斗,一时牛墟变成斗牛场,人牛混乱几乎酿成伤亡。幸好杨举人路过前来解围,他“飞”入混乱的牛群中,双手分别抓紧两肇事公牛的角,使尽平身力气,将两只公牛制服下来,顿时喝彩之声不绝于耳。杨子良不收受灯塔乡里老大的“红包”扬长而去。今夜事有凑巧,杨子良再次亮相灯塔墟,戏班谢罪之后,改演《杨文广平南》,此事在附近方圆百里传为笑话和引为美谈。此后新埔村立下乡规,每逢完年必演平安戏,演戏必点《杨子良讨亲》,如果角色打扮成英俊的武小生戏金加厚,如果丑化则严加惩处。 杨子良百年之后,新埔老大继续执行传统乡规。有一年,福建一个潮剧团受聘前来新埔演《杨子良讨亲》,因事前没问清规矩,照旧把杨子良打扮成拐脚曲手歪嘴独目的白鼻公子。当时戏台搭在大寨门口埕前的大池塘上,绷紧戏棚的八条绳索打着活结,由八个后生仔悄悄拉在手上,如果出台是“白鼻杨子良”,绳索一拉,整个戏台便掉进塘里。此刻戏台锣鼓声响,乡里老大得悉“白鼻杨子良”已在边幕等待登场,即吩咐拉绳索的后生仔:“你们听到我咳嗽三声即执行惩治。”幸好戏班有一个演员因水土不服到塘边厕所拉肚子,闻讯上台报告班主,戏老爹急忙把杨子良角色化妆成风流英俊的武小生,并把台词和某些情节改动,命令演员临场发挥,共挽狂澜,终于应急过关,演员们幸免变成落汤鸡。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