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黄金航线上的汕头与台湾 最新 图1张

    8月25至27日,以“加强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会”将在我市隆重举行。历史上,潮汕与台湾同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线上。潮汕是广东最靠近台湾的地域,自隋朝以来,与台湾、澎湖的海上交通从未间断,往来密切。此次“海交会”举办,汕头将发挥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连等独特优势,促进海峡两岸海洋经济交流,推动海洋产业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此举也有利于汕头对接国家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试验区
    8月25至27日,以“加强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交流会”(简称“海交会”)将在汕头市隆重举行。
    此次“海交会”既是汕头市乃至广东省深化与台湾交流合作的盛事,又是今年国内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海峡两岸海洋经济交流活动,对加快汕头发展,加强粤台、汕台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记》提出的。他在谈到中国经西域到希腊、罗马的陆上交通路线时,鉴于大量的中国丝绸和丝织品经此路运销西方,遂称之为“丝绸之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同时,海上也有一条“丝绸之路”通往世界。随着国内造船及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的贸易商路逐渐上升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道,即所谓的“广州通海夷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后来,因为贸易物品不断增加,故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之称。
    “海上丝绸之路”有东海丝路与南海丝路之分。东海丝路起航线最早始自周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公元前1112年)时,他派箕子到朝鲜,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到达朝鲜,教其民田蚕织作。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由此通过黄海最早传到了朝鲜。南海丝路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泉州、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在隋唐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伴随着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入的主要是香料、毛织品、象牙等物产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使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来的。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旦成功,受益地区将是全局性的,不仅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更能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特别是中国沿海的各个口岸依据不同地缘潜力更会得到相应的大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广东以至汕头而言,受益匪浅。众所周知,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任务。在转型阶段,“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对沿海地区的港口覆盖面、产业升级产生巨大促进和提升作用。同时广东也是华侨大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文纽带长期不断,这个优势将很好促进广东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良好结合。
    潮汕与台湾都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在“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线上,潮汕与台湾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潮汕滨海,古属越地,位于欧亚大陆东南沿海,太平洋西岸中段。海上行舟,由来甚古,始于何时,已难稽考。有史籍记载,潮汕海洋运输最早见于古军运。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东粤王余善攻打南粤王相吕嘉时曾“从楼船”(古时战船)路过潮汕(汉时潮汕称揭阳县属南海郡)。到隋代,潮汕地区经济初步繁荣,民间已有较大“海艚”在近海与外国船进行运输贸易。隋大业六年(610)杨广派武贲中郎将陈陵领粤东兵攻占澎湖、流求诸岛后,海洋运输开始活跃。当时,潮州、澄海程洋岗等地生产的陶瓷制品大部分由民间木帆船渡海出洋销售到南洋、日本等地(参见《汕头地方交通志》)。《册府元龟》也有详载,“唐朝于开元二年(714)在广州设市舶使。潮州对外贸易处于广州、泉州两市舶使辖区之间,是对外贸易的良港,很多瓷器及手工业品由此出口海外。”唐大历十四年(779)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任番商列肆而市”,潮汕民间海洋运输已盛,有“巨舶往来海上运载上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贩外货输入”。尤以柘林、黄冈、樟林、东里、达濠、海门、神泉为盛港。元代福建泉州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贸易兴隆。船只过往经常在潮州沿海各港停泊,对潮汕地区民间海洋运输和对外贸易有颇大促进。
    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郑和先后奉命七次率船队出使南亚一带和非洲东部等30多国。其时,郑和下西洋曾多次经过现在的汕头南澳海域。
    至于汕头,在清嘉庆十九年(1814)出版的《澄海县志》就已有详述:“沙汕头距澄海西南三十五里,东蓬州都即沙汕头前海沃也,有淤泥浮出沙汕数道,乃商船停泊之总汇,东出大海,西入潮阳县之达濠,西北面至揭阳之北炮台,为海防要隘。”至鸦片战争爆发前,汕头的商埠港已初具雏形,船舶来港停泊源源不断。清咸丰八年(1858),中英条约初定潮州为通商口岸,嗣改汕头。汕头由此“因海而立,因港而兴”,在岁月更迭中崛起发展,贸易额“其初出入口总额为一千三百五十万两;民国十二年增至八千四百万两……”(见《潮州志·交通志》),足见汕头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台湾,位于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古往今来,台湾为东北亚与东南亚往来必经之地,也是东亚至北美和欧洲两大航线辐辏地区。
    历史上,潮汕与台湾同位于“海上丝绸之路”黄金航线上。潮汕是广东最靠近台湾的地域,潮汕有天然的众多海港,舟楫方便,故自隋朝以来,与台湾、澎湖的海上交通从未间断,往来密切。潮汕对台海运贸易,是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开始有闽南、粤东商船、渔船,到台湾的北港、淡水、鸡笼一带活动。崇祯十七年(1644),郑成功招兵南澳,并以其为根据地,同时也从事对台、日的海上贸易,以补年需。清初顺治年间,饶平县柘林港成为潮州对台海交重要港口,常有船三四百艘。
    此次“海交会”举办,汕头将发挥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同、商缘相连等独特优势,促进海峡两岸海洋经济交流,推动海洋产业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此举也有利于汕头对接国家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试验区。

你是本文的第98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8、22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