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县志》评价有千载古邑之誉的龙湖:隆津都文风特盛,庆节以礼。在“庆节以礼”中,舞龙这一传统的庆节活动当然是龙湖的一个重头戏,每年春节和元宵两节,龙湖寨的舞龙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浩浩荡荡穿梭于龙湖镇每个自然村。
   龙湖寨的舞龙活动始创于1918年春,舞龙的队伍加上锣鼓手等人统称为“飞龙团”;舞龙的技艺最初是引进于潮安彩塘宏安乡,引进时的龙是一条彩纸和竹片造成的游龙,龙头和龙身各节点上安放着蜡烛,游行时点亮,故游龙的活动多在夜间。但龙湖寨人对龙的热情程度并不止于此,他们要的是一条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的真龙。于是,龙湖的有关艺人对龙的造型和材料进行改装和更新,成功塑造出龙湖镇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具有地方特色、小巧玲珑的布龙。武师们则通过模仿各族宗祠堂上的壁龙、画龙、柱龙的各种姿态,经过精心研究和演练,终于创造出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充满活力的舞龙套式。
   改装后的彩龙全身分为七节,挥舞者分为擎龙球、擎龙头、擎龙身、擎龙尾四组。舞龙动作讲究矫健、快捷、有力,擎龙球者和众龙手要以锣鼓节奏为指挥,按舞龙套路密切配合,舞龙套路分为九套十式:
   (一)入场式 在欢乐祥和的鼓乐声中,“飞龙团”的旗手擎大旗雄纠纠进场,绕场一周后列于场首。擎龙球者引龙入场,神龙得意洋洋,摇头晃脑,三步一顿,频频向观众致意。
   (二)彩龙戏球 擎龙球者吹响短促哨子,拉开架势,腾、挪、跳、踢,挥开手中龙球,众龙手一齐吆喝顿足,高举龙身,摆起龙首,随龙球飞奔欢跃。
   (三)蛟龙出海 擎球人急鸣哨子做腾空转身动作,锣鼓“启风五松”紧凑打响,擎球者以“双扣马”跳坐于地,诱彩龙以“Z”字形翻滚,寓指蛟龙出海,掀起千波万浪。
   (四)飞龙在天 擎球人做转身闪身动作,鼓乐集凑,众龙手配合“单扣马”姿势,彩龙腾跳翻滚,时而飞天,时而钻地。龙首穿入龙身第三节、第四节,龙身接连翻转后成“N”字形,意如在惊涛拍岸的海面卷起千堆雪后,神龙腾云架雾于太空。
   (五)飞龙寻珠 擎球人闪身摇响球钤,鼓乐放慢,龙身第四节至第七节卷尾至其首,龙首时而高瞻,时而上下盘旋,在铿锵鼓乐声中,神龙意气风发,急欲寻吞龙珠。
   (六)神龙翻身 锣鼓大作,弦乐急催,神龙左右横贯,龙眼骤放电光,接连猛烈转体翻身,掀起飞沙走石,继之天昏地暗,风雨大作。
   (七)蛟龙戏水 乐曲频催,擎球人腾跳转体,时而“金鸡独立”,时而左右腾踢,哨子间鸣,引龙首穿入三至五节,意寓龙游浅底,追波戏浪。
   (八)神龙抢宝 锣鼓急响,哨子长鸣,龙首高昂,舞龙进入高潮,擎球者跳跃于龙首颈部,龙手横跃翻腾,龙身速转,行动如疾风闪电,表达神龙誓夺镇海神珠。
   (九)龙隐人杰 鼓乐悠悠,擎球人采用叠砖倒跳马姿势,彩球自右而上,至左而下,轻舞彩球诱神龙退场,彩龙神态安闲,轻摆龙首,缓步随彩球隐退出场。
   通过实践和民间艺人的不断指点,龙湖寨的舞龙技艺日臻完美。精彩的舞龙活动不单吸引了当地群众,而且打响了地方文艺活动特色。1933年春,“飞龙团”到潮州舞龙。舞龙在潮州市区演出历时三天二夜,观者如潮。
   1987年春节,广东电影制片厂专程到龙湖拍制舞龙精彩片段,附近群众闻讯,扶老携幼,集结于韩江之滨,观看神龙舞姿,为影片的录制提供了意料不到的欢声笑语和壮观场面。
  

你是本文的第3112位读者
来 源: 《潮州日报》2005-11-02
作 者: 许少彬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