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阳仙城深溪乡山地上,有一处茔地,虽然不大,却是三面环山,山势气派,懂风水的内行人无不赞叹此处是风水宝地,而深溪人管这山地叫“教书山”。那么,为什么叫“教书山”呢?这里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哩。
    清朝年间,胪岗乡壁头社有一位秀才,叫吴海如,是个教书先生。他家有父母、妻室和儿女,全家主要靠他当私塾教书先生收入维持生活,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家庭圆满。此时,吴先生正在仙城深溪乡“十大房头”(十大富人)之一一户人家任聘。几个月来,他尽心尽力,认真施教,使东家之子少东家学识大有长进,东家甚为欢喜。话说这年冬节,这一带的民俗,冬节算是大节,不次于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像办年货一样,上墟市采购各种过节物品,做粿杀鸡宰鸭,拜神祭祖;就是拮据之家,也要竭尽财力,把节过得风风光光。这一带还流传一句俗语:“冬节无去(回家)无亩(妻),清明无去无祖。”可见一到冬节,有妻室外出之男人都要赶回家过节,祭拜祖先。因而冬节前夕,吴先生便向东家请假,回家过节。东家立即应允,并把全年的工钱全部算给了吴先生,总共是十二个龙银。这使老实本份的吴先生十分感动。临走,东家还送他一程,嘱咐他银子要带好,勿在途中丢失,目光在吴先生脸上驻留许久,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来似的。未了,他还特别叮嘱道:“吴先生,你一生清苦,没过上一天好日子,这回,你有了这么多银子,欲吃什么就买什么吧,切勿节俭呵……”说罢,眼里噙着泪水,难过地侧过脸去。
    吴先生看在眼里,愈是感激东家对他的关心和情谊。他安慰道:“我只是回家几日,过完节即时回来,你勿过于难受,请回吧。”东家依然审视着吴先生,翕动着嘴,想再说什么,话到喉口又咽回去了。最后,他抹开脸,朝吴先生挥挥手,直到吴先生走远……
    回到府内,东家不时叹气,其子见状,甚为不解,一问,才知道父亲是因吴先生回家一事,便道:“阿爹,先生只是回家过节,几日后便可返回,您何必这般伤心唉叹呢?”
    父亲黯然道:“吴先生是位好先生,往后,俺怎么才能请到一位像他这样的人来教你呢?”
    儿一听,茫然道:“先生不是只请假回去过节,节后就回来吗,到时孩儿还是被他教呀,怎说还要请别的先生呢?莫非您辞了他?”
    父亲道:“像吴先生这样的好先生,为父怎会辞他呢?”
    儿又问:“那是为何?”
    父亲摆摆手,叹道:“唉,这是大人之事,你孩儿家就勿管了,回房温习功课去吧。”
    无奈,小东家只好纳闷地回自己的书房。
    再说吴先生别了东家,朝家乡胪岗吴处方向走去,已至两英境内古溪。这时日将落山。他想着家里妻子正急等着他带银子来过节,不由加快了脚步。前面是一条江,滔滔江水自西向东奔流。吴先生蹬上堤岸,沿着堤路,大步走着……
    忽然,从不远处传来女人的哭泣声,声声凄侧哀凉,催人泪下!吴先生心里一紧,循声望去,只见江边蹲着一妇人,约摸三十几岁,衣衫褴褛,长发凌乱;她背着一个孩子,身边还搂着一个,定睛一看,她的大肚子里还有一个。在妇人面前是滔滔的江水,如血的夕照照在江面上,红光闪闪。吴先生立时猜测:这妇人一定是碰到什么伤心事,才如此恸哭。果然,只见妇人仰头哭诉着:“天啊,我的命好苦啊!是哪世造的孽,遭这样的报应?真是愈穷愈去(破财);往后的日子,叫阮怎么过呵!我,没法活了,也唔想活了……”妇人伤心地哭诉着,抱起身边的孩子就要向江里踏去。此刻,吴先生来不得半点考虑和犹豫,大喊一声:“阿嫂!”就在妇人听见喊声一愣的当儿,他已奔至妇人面前,挡住他的去路,急问道:“这位阿嫂啊,你是为何如此伤心,又为何如此想不开,要跳河寻短见呢?”妇人一见是位中年男子,触景伤情,哭得更甚了,样子极为可怜!吴先生马上又问:“阿嫂,讲讲你的苦处,看我能帮你点什么!”
    在吴先生的追问下,妇人才把事情的原委道出来。
    原来,妇人是两英古溪人,今日,她把几个月来含辛茹苦饲养的一头大猪牵到两英墟市上去卖,换来九个龙银。她很高兴,心想,有了这些银两,眼下的冬节和新年的日子就好过了。家里已断炊,她立即拿着这些银子到米铺买米。没想到,米铺老板接过龙银看了看后,又推还给妇人,道:“这龙银是假的。”
    有如听到一声惊雷,妇人吓了一跳!她哪里肯相信,抓过银子仔细看起来。粗看尚可,一细看,这九个龙银果真是假的无疑。她傻了眼:天哪,适才怎不好好细看呢!她犹如被雷击了一般,只觉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她的男人一听说此事,本来脾气火爆的他,此时更暴跳如雷,对她又打又骂,说她大大一个活人,怎么连真假龙银都辨不清,干脆去死掉算了!她男人责骂着,就气忿忿地蹬出门去!妇人这才想起,便带着九个假龙银和两个孩子,来到墟上,找到那个买猪人,向他干涉,并把那九个假龙银塞给他。那人瞥了假龙银一眼,说这不是刚才他付给她的,他给她的全是真龙银。妇人就跟他讲理,那人却死不认帐。无奈,妇人只好自认倒楣,失望而归。一路上,她的心情极为痛苦:孩儿
尚小,家里断炊,男人待她不好……她想起她男人刚才那句话:你干脆去死掉算了!本来,这只是丈夫一句口头语和赌气话,此时她却认真起来了:与其活在世上受罪,不如了结残生,得到解脱。她的心冷了,绝望了,已经完全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本来,孩子是无辜的,但她的男人对孩子也不好,动辄打骂,在世上也是活受罪。于是,才有刚才的那一幕……
    吴先生听了妇人的哭诉,非常同情眼前这个可怜的女人,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正要再劝说,只见妇人推开她,哭道:“这位好心的阿兄,请勿拦我,成全阮(我们),让阮去吧!”说罢,又拉着儿子欲往江里跳。
    吴先生马上又紧紧拦住。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这是四条人命。于是,他心生一计,对妇人道:“阿嫂,你卖猪的龙银在哪里?让我看看。”
    妇人从身上掏出一包用粗布裹着的龙银,递给吴先生。吴先生解开一看,果真是假的。他趁妇人不在意的当儿,变魔术般地又把银子捧到妇人面前,道:“阿嫂,这九个龙银全是真的,怎么说是假的呢?”
    妇人觉得这位阿兄只是在安慰她,所以并不相信他的话,连看也不看,就苦笑道:“阿兄,你勿骗我了。”
    吴先生认真道:“我没骗你,不信,你自己仔细看看。”把银子递给妇人手上。
    妇人这才接过银子,定睛一看,不觉眼睛发亮:“奇了,这九个龙银从重量、光泽、以至上面的花纹粗细都跟刚才的不一样,是真的龙银啊!怎么回事?她正在茫然不解之际,只听吴先生接下说:“也许是你刚才眼花了,看不清楚,把真的看成是假的。”
    妇人道:“不可能呀,刚才米铺老板也看出是假的啊!”
    吴先生道:“也许那个老板也是眼花吧,反正这些龙银都是真的,我没必要骗你。”
    妇人喃喃自语道:“难道真的是刚才自己眼花?或是神仙来救我?”
    此刻,日已落下山了。冬天日短,天很快就黑下来了。吴先生搀起妇人,劝说道:“阿嫂,天快黑了,快带着孩子回家吧。”
    妇人感激地跪在地上向吴先生叩头道谢,说是他救了她们母子,否则,她和几个儿子此时已是水下之鬼了。
    吴先生又安慰了妇人一番,并送她们一程,直到她们走进村里,才放心继续赶自己的路……
    吴先生回到家里,把三个龙银交给妻子。妻问道:“怎么才三个龙银?”
    吴先生是个老实人,不会撒谎。他把事情的原委如实讲了。其妻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不但没有责怪丈夫,反而称赞他做得对。只是,这三个龙银,即要过眼前的冬节,下来一段日子也要靠它过,只好一切从俭,一个当几个用,此话就不多表了。
    转眼冬节已过,吴先生的假期已到,他打点包袱,如期回到东家。
    吴先生一进门,东家就怔住了!他望着吴先生许久,仿佛不认识他似的,吴先生连喊几声“东家”,也没回应,很觉跷蹊。他正要再开口,只见东家讷讷道:“吴先生,你还活着?”
    吴先生一听,更觉诧异了:我个大活人,今年才三十多岁,活的时日还长哩,怎么……以至他怀疑,时隔几日,东家的脑神经是不是出了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反问道:“您为何讲出这般话来呢?”
    东家似乎没听见,又问:“吴先生,你回家期间,有没有做过好事?”
    “做好事?”吴先生心想:这与我活着没活着有什么关系呢?他茫惑地望着东家,只见东家又接下说道:“而且,是做了救人的大好事,有没有,请你如实告诉我。”
    在东家的追问下,吴先生这才把他如何在江边遇到一妇人母子仨,因卖猪换来的龙银是假的,妇人如何想不开欲投江自尽;他又如何把自己九个真龙银偷偷换给了妇人,使她取消自尽的念头等全过程讲了。东家听后甚为感动。此时,他也直言不讳地把自己原先的推断讲给吴先生听。
    原来,东家精通相学理论,会看“五行”。最近,他看出吴先生面罩晦暝之气,目含“死色”之光,印堂断纹带“克”……根据相学理论和他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推断出吴先生活不过冬节。但他不敢对吴先生直言,只好多算工钱给他,想从此以后吴先生不会再来了。没想到今日又平安无事地出现在他面前,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便估计吴先生这些时日一定是做了大好事,因为做好事善事可以抵厄消灾,延年增寿,这正应了“好人自有好报”的因果道理。
    吴先生听了,感叹不已。他也曾听说东家会算命,没想到他算得这么准确,就更加敬重和佩服东家了。而东家也为吴先生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美德所感动。他也想多做好事,便问:“吴先生,你现在家里缺什么,尽管说,我可以帮你。”
    本来,吴先生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譬如银钱,就很缺,但他却回答道:“多谢东家的好意和关心,我什么也不缺。”
    东家一听,更加感动了,他真是个守本份的老实人,不是他劳动所得,他是不会要的。这时候,他想到了一样东西,即在这一带,人们对风水十分看重,往往人未去世,就已做好了“生基”(未葬尸体的坟墓)。于是,东家问:“吴先生,你的生基做了没有?”
    吴先生道:“没有呢。”
    东家道:“那我送你一块。”
    吴先生受宠若惊:“这,我怎么敢要呢?”
    东家又道:“你就不要再推辞了,就在深溪山地,是块风水宝地。”
    因为这是东家的心意,最后,吴先生很感激地应承了。
    后来,吴先生的妻子比他早逝,这块生基就葬了他的妻子。因为吴海如一生以教书为生,这个地方的山地就被当地人称为“教书山”。关于教书山以后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讲了。
    回过头来再讲一下,吴先生那次冬节从家里回到东家,才知道东家算命很准,竟算出自己活不过冬节,幸亏自己做了好事,才消了灾难。当时他顺便问东家:“我以后的命运如何?”
    东家审视着吴先生,微微笑道:“俗语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先生尽管放心,你以后不会有什么大难厄运了,可活到高寿。”
    这吴先生又被东家算中了。他一生认真教书,乐善好施,心胸坦荡,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清乾隆十九年,潮阳藉时任山东省城武县知县李斌嵩来家乡潮阳访亲,得知吴海如行善积德之事,深受感动,亲自前往胪岗壁头村造访,并挥笔写下“齿高德邵”四个字,做成横匾送与吴海如。此匾现仍保留完好,存挂于海如公厅之内。

你是本文的第1689位读者
来 源: 《潮阳民间故事》第五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