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广东潮剧院的潮剧艺术博物馆中,珍藏了不少“宝贝”,其中就有不少曾在潮剧舞台担任过“乐队主角”的古老乐器。这部分乐器中,有些已完成历史使命退出了潮剧舞台,二梯扬琴(见图)就是其中的一件。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二梯扬琴,正是著名潮剧音乐理论家郑志伟所赠,他向记者讲述了这件藏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潮剧艺术博物馆中间的玻璃橱窗中,二梯扬琴与其他弹拨乐器摆放在一起,显得并不起眼。它与现在使用中的扬琴对比,“体型”稍显小巧,琴身上窄下宽呈梯形。琴身两端设有方形调弦钉,中央设有两排琴码,左边的琴码大概在琴面的五分之二处。两支作为敲击工具的琴竹整齐地夹放在琴弦之间,似乎在等待着后来人重新把它敲响。据了解,这件二梯扬琴是郑志伟老师的朋友闲置在家的乐器,朋友知道他研究潮州音乐,便将此琴赠予他。 郑志伟告诉记者,二梯扬琴是从上世纪30年代传入潮汕的。他听过他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因为最初国内最早引入扬琴的是广州,当时有位经常跑广州的汕头司机在广州停留时,发现有人在用一个形似小型行李箱的乐器为唱清音的演员伴奏,声音非常好听。一打听是二梯扬琴,这位司机就花钱买了一台,带回了汕头。在家闲来无事时,喜欢潮州音乐的司机偶然间拿出潮剧《柴房会》的乐谱,尝试着用二梯扬琴来演奏,所奏出的旋律竟是如此地美妙,这让他对二梯扬琴更是爱不释手。后来,有个戏班到司机所住的地方演出。听说戏班准备演《柴房会》时,司机兴奋地从家中抱出二梯扬琴,与乐师商量让其用扬琴为演员伴奏。“这声音太好听了!”乐师在现场听了扬琴的演奏之后,感到非常兴奋,便与司机买下这台二梯扬琴。 由于当时仍是童伶制时期,乐师发现二梯扬琴的声音并不适合于童伶演唱,便找到当时潮汕地区制作二弦的高手——汕头蔡福记乐器店老板蔡春福改造这把琴。蔡春福根据潮州音乐的特点,将二梯扬琴琴面的弧形改成平面的,琴型改为蝴蝶形,弦线由原来的钢丝弦改为铜丝弦,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就更接近于童伶的声音。改造完成之后,经济实力较好的剧团都用上了二梯扬琴,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音域更宽的快速转调扬琴所取代。 “二梯扬琴的出现,对早期潮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郑志伟表示,古时没有扬琴,潮剧演奏中的弹拨乐器只有二弦、三弦和冇弦,还有后来加入的月琴或秦琴。扬琴在潮剧乐队中素有“琴胆”之称,起初是为潮剧作伴奏,后来又成为其中的主要乐器。其音质的渗透力强,弹拨短促,弹拨由点及线,或强或弱,或快或慢都具有较高的可控性,这些特点使它在乐队中发挥协调作用和加强节奏感等重要作用。
|
你是本文的第62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3、8 作 者: 李德鹏/文 陈史/摄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