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也是汕头话剧团成立50周年的值得纪念的日子。半个世纪来,话剧这一来自异国的奇葩,在潮汕大地盛情绽放,与全国话剧运动一样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也经历着历史的风风雨雨和商业大潮的冲击,步履虽时有蹒跚却始终充满坚定。近日,为话剧、为高雅文化发烧不退的汕头现代广告发展公司经理曾若明发起“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座谈会”,曾经为汕头话剧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原汕头话剧界的知名人士、演员,爱好话剧的发烧友欢聚一堂,回顾汕头话剧的悠悠往事,共同探讨现阶段话剧的发展之路。记者专此作了深入的采访,以飧读者。

    李腾骐是原汕头话剧团副团长、老导演,也是汕头话剧界的“元老”之一。从参与筹建汕头话剧团的阳刚小伙,到今日的古稀老人,李腾骐伴随着汕头话剧走过了半世纪的风雨沉浮。近日,这位对话剧有着特殊感情的老艺术家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了汕头话剧“三起三落”的辉煌成就和坎坷历程———1957:辉煌诞生首演《雷雨》一炮打响

    其实,在1957年汕头话剧团成立之前,话剧“走进”汕头实际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在抗日战争时期蓬勃发展。但表演话剧的话剧团不论大小都是业余性质的,从演出经费到日常生活费用都靠群策群力、义务劳动解决,从未有过一个专业的话剧团。

    1956年秋,时任汕头市委文教部副部长的林澜和汕头市文化局副局长杨影牵头,与时任副市长的张华云、话剧老将黄浪舟、方志星等开会商讨,决定筹建汕头话剧团,方志星、张居高、李腾骐负责具体筹建工作。

    汕头市话剧团建团之初以半专业性质试办,从市民盟、文化局和各中小学借调了20多位演职员,带薪兼职选排曹禺名著《雷雨》。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排练,1957年3月,《雷雨》作为汕头话剧团的第一部戏在大观园戏院首演,盛况空前,好评如潮,一连演出20场,场场爆满。

    试验性演出大获成功,话剧团的水平由此得到肯定。1957年4月底,汕头市文化局举行茶话会,当时的市领导吕金湖、李雪光到会祝贺首演成功,并“一锤定音”,宣布正式成立汕头话剧团。1957 1962:艰难创业风餐露宿传播新文化

    就在汕头话剧团上下信心百倍地投入曹禺另一名剧《北京人》的排练工作时,一场铺天盖地的“反右”和“肃反”风暴席卷而来,话剧团一时陷入困境中。

    专业话剧团在经济上自负盈亏,要生存,就只有深入广大农村、山区,扩大观众面。但农民看惯了潮剧,对“无锣无鼓、无歌无舞、白食白口旦”的话剧一时难以接受,因而刚开始前往观看的观众并不多。

    那时的物质、交通条件都非常艰苦。如到澄海县城演出,需过外砂渡。汽车到渡口,演职员就当起“搬运工”,从车上搬下道具、布景摆上渡船,过了渡再搬上汽车,到东里又得过二重轮渡,10公里内的路程都要步行。演出的地方没戏院更没宿舍,演职员经常是向农民要些稻草铺在老祠堂、破神庙的地上就打发了一宿。有时碰到刮风下雨,栖身处到处漏水,便不得不半夜起身坐到天亮。即便如此,大家都毫无怨言,勤学苦练提高演出水平,使话剧渐渐在群众心中扎下了根。1962 1966 全盛时期精品纷呈年演300场

    1962年,中国文艺界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汕头话剧团移植了上海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加以本地化改编。该剧推出之时,人们奔走相告,排长龙购票,突破汕头戏剧上座率的最高纪录。下乡时高峰期每天连演3场,闹得演员的嗓音都沙哑了。《七十二家房客》全年演出360场,使话剧团经济实现自给自足,走在全国话剧团体前列。

    是年暮春,曹禺、老舍等剧作家听说了汕头话剧团的不凡业绩,专程莅汕考察。当他们了解到汕头话剧团用方言演话剧,并拥有非常多农民观众,上演许多全国有名剧目而且备受欢迎时,感到十分惊喜,盛赞汕头方言话剧属全国首创,对普及话剧起非常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从1961年至1966年,汕头话剧团每年演出达300场左右,上座率平均在80%以上,进入全盛期,涌现出《霓虹灯下的哨兵》、《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绿竹村风云》等一批深受观众喜爱的精品。1978 1990:梅开三度“四足鼎立”演绎多姿话剧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汕头话剧团陷入瘫痪,于1969年正式解体。

    1978年,市委决定重新组建汕头话剧团。1979年1月挂牌宣布正式复建。“文革”10年的文艺禁锢使“解禁”后的人们如饥似渴地涌进戏院看文艺演出。话剧因此再度辉煌,演出经常满座。话剧队伍也迅速壮大,至1981年已形成了“四足鼎立”的局面———汕头话剧团及其分团、半专业性质的红旗话剧团和市歌舞团话剧队。各个话剧团发挥各自所长,演出的剧目、体裁、样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泪血樱花》、《一双绣花鞋》、《我肯嫁给他》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优秀剧目。

    然而,8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娱乐品类的多元化,处于高潮期的话剧迅速退潮。沉寂数年后,于1999年重新组合,由赵曙光担任团长。此后,渐渐进入了话剧小品的创作黄金期。

你是本文的第176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07-05-09
作 者: 林琳、刘婉萍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