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俗称“潮乐”。广泛流传于潮汕地区及闽南、港、澳、台、东南亚一带,是一种以民间器乐演奏,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
    潮州音乐传统深厚,源远流长。
    相传韩愈的侄孙韩湘,学道成仙之后,民间尊为韩湘子。他终日云游四方,恋于山水之间。他喜欢弄笛,经常吹奏唐宫古乐曲。忽一日,他腾云驾雾重游潮州旧地,只见山峦环翠,溪水清澄,烟雨平畴,桑麻近落,风光美不胜收。又见人们尊韩公而立庙建碑,民皆崇文重道,怀德咏仁;还感文公宣民教化,兴学立教之举,风声气习,忠厚淳朴,家喻户晓。他心里高兴,顿生眷恋而久居之意。
    于是,他化身一衣衫褴褛之乞丐,手执洞箫,一路走一路吹奏,每曲皆优美典雅的宫廷古调。他一曲又一曲,不论走到那里,都招引来孩童稚子跟随戏闹。
    一天清晨,韩湘子正坐于潮州城外河堤上,照样弄笛吹箫。恰好遇一员外闻曲而至,来到他身边。员外施礼询问:“敢问大哥,所吹之曲,当属何年代之乐?”韩湘子笑答:“此乃大唐宫廷古韵之音。”员外甚喜,即邀韩湘子来家居住。这李员外,好操丝竹又喜抚琴,久望寻师授徒,求贤若渴,今此遇真天赐良缘。自此,韩湘子于李员外家,教习远近弟子唐宫古乐,潮属地方,便兴器乐之风而代代相传。
    传说潮人为感韩湘子教习潮乐,将济川桥更名湘子桥。湘子桥上,百姓常于夜间闻笛曲古乐。潮谚云:湘子桥上,无日无神仙。
    有关韩湘在潮州的记载,据清代林大川编《韩江记》卷一《韩湘子像》载:“祠左神龛,塑有湘子立像,双足腾云,笑容可掬。即折韩湘‘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响题诗句为龛联。贵池竹园氏姚瀚谒像,留题七古于壁,中有‘何以凤城有遗像?毋乃昔时追随吕黎公。”之句。
    韩文公赴潮,宿曾江口,有示湘诗二首;贾岛《寄韩湘》诗,有“过岭行多少,潮州瘴满川”之句。
    《韩江记》卷二载《湘子碣》:“凤城滨江,而无水患者,湘桥建立,湘子手书’洪水止此’四字碣也。碣为仙迹,水不能灾。……”又《湘子庙》:“湘子庙,在桥头。棉阳令东园韩凤翔庙联云:“演经登第通仙籍,书碣弥灾颂帝功。”
    唐乐传潮,也有这样的传说:
    唐“安史之乱”年问,宫廷大音乐家李龟年,为躲避战乱而流落江南。杜甫有《江南会李龟年》诗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系杜甫逃至今湖南长沙遇李龟年所作。诗人感时抚事,无限叹惋,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诗中流露。
   后来,李龟年为避追捕,隐姓埋名。听说到了东南海隅的潮州。他精通唐宫乐律曲调,又随身携古韵乐书,遂于潮州地方教习弟子高徒,故潮属器乐皆奏古曲之调,且广泛流传不衰。
    还有一种南宋古乐传潮之说。
    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进,国都临安岌岌可危。时有当朝的朝散大夫宰左藏吴丙,与当朝大臣赵东斋等人,奉命到潮州为宋室谋求退守之所。不久临安沦陷,陆秀夫、文天祥等人带兵扶助南宋君臣南逃入潮。后来,文天祥又在海丰兵败五坡岭而被擒。南宋君臣一路怆惶往西逃窜,终于覆亡。原来。吴丙和赵东斋都是潮阳人。南宋亡后,他俩潜回家乡。隐埋姓名。由于他们酷爱音乐,南下时又带了部分宫廷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从此,他们于民间教习器乐音律,传播宫廷古韵曲调。既培养了许多名徒高手,又承传了宋代宫廷遗韵古风,使潮州音乐演化为民俗。
    据记载,潮州音乐源于中原远古的音乐文化。它是伴随历代官宦的征讨、谪迁、战乱、南移诸多原因而传入潮州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原音乐文化与潮州地方的民间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变异而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产生不同的器乐演奏艺术特色。明清以来,潮州音乐又承袭了和融汇了中原地区诸戏剧的音乐,兼收并蓄,不断演变,发展创新,从而逐步形成一套完整、丰富的艺术体系。
    潮乐的曲调,具有清丽明亮,内在含蓄,淳朴典雅的古代宫廷风韵。这是承继了我国古典诗词格律的起、承、转、合之韵律。既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点,又迎合我国广大民众的审美习尚,还融进潮属地方传统的艺术特色。
    潮乐曲调旋法以五声骨干音为主,虽有六声、七声音阶的运用,但实质是“奉五音”的关系。乐律音阶与我国古典雅乐、燕乐、俗乐有不可分割的渊源。旋法极讲究润饰和作韵,使调式色彩变幻奇妙,给人回味无穷。
    潮乐演奏的乐谱采用“二四谱”。这是广泛流传于潮汕及闽南一带的古老记谱法,多用于潮乐器乐演奏的乐谱。“二四谱”通常有轻六、重六、活五及轻三重六等变化演奏手法,与我国其他民间音乐的“借字”、“变凡”等手法有类似之处。由于“二四谱”能体现特定的情绪气氛,分别擅长表现轻松欢愉,深情激越,悲怨缠绵,幽闷司思恋,逸畅谐趣等气氛。自晚清以来,正字、西秦、昆腔、外江等剧种音乐传入潮州,“工尺谱”也随着传入。
    潮乐的乐曲,不仅承袭了古典诗词的曲目乐谱,还继承了唐宫古韵的传统遗风,兼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今,已有潮乐曲牌一千多首乐曲。就其曲名而言,足可品出一股古典韵味了。如《昭君怨》、《柳青娘》、《春月明》、《粉蝶采花》、《寒鸦戏水》等。有的出于古词牌,有的来自古济乐谱,有的则为古词曲律令,还有近代创新之曲。
    在潮汕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最为群众喜爱的乐曲,可渭《寒鸦戏水》。这乐曲,不但富有涛意,又是弦诗乐十大名曲之一。寒鸦,并非乌鸦,是一种慈孝名鸟,乐曲源于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唐代王昌龄《长信秋词》云:“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词:“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演奏此曲时,以优美委婉的音乐旋律,表现清秋碧空,斜阳在山,寒鸦阵阵,逐流嬉戏的情景。既有欢快活泼,又带有一点凄惋,确是动人心弦。
    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音乐汇演上,敬爱的周总理观赏了潮州音乐演奏后,给予高度评价:“潮州音乐一枝独秀,具有宫廷古典音乐的韵味!”
    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潮州音乐被文化部推选为我国民间乐队,参加联欢节的世界民乐比赛。比赛时,演奏了一曲潮州大锣鼓《抛网捕鱼》,博得全场观众起立欢呼,荣获最高奖项金星奖。另演奏一首潮乐名曲《粉蝶采花》,也在比赛中获奖。
    1998年春节,在世界乐都维也纳举行的春节音乐晚会上,潮乐古筝独奏,一曲《寒鸦戏水》,倾倒了全场观众,赞不绝口。
    2001年10月18日,第十一届国际潮人联谊会在北京召开。10月20日晚,潮州音乐应邀举办一场《古乐新韵——潮州音乐欣赏会》。会上有中央领导同志,还有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及音乐界人士,一千多人参加。会后,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刘德海登台祝贺,赞叹道:“宫廷最古老的雅乐出于潮州。”教授杜亚雄先生则称赞说:“潮州音乐是纯正、古朴、典雅的原生态民乐。”
    揭阳潮乐活动,向以弦诗乐为盛,也有汉乐和其他儒雅之乐,明清之间,已普及闾里街巷及广大农村。夏夜埕头旷地,寒宵屋舍闲间,管弦之音到处可闻。每逢节日,商户殷宅,竞延“十音”助兴。工余农闲,夜晚休暇,民家喜独操琴弦箫管,自娱自乐,以消疲劳。
    揭阳弦乐早为汉乐弦诗,这与潮乐关系密切。元朝统治覆灭,民众从高压下庆获新生,百业俱兴,重乐弦歌,歌舞升平。业余集结的“乐间”勃兴,潮乐因具有地方情感,易为群众接受,故迅速流传。
    如今四海清平,民享盛世,人多于无忧处嗜潮乐。周末雅集,一曲弦琴,足以消遣,每至夜静更阑,兴犹未央,此种自由集结之乐社,城镇农村,到处皆然。

你是本文的第3242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民俗故事》
作 者: 蔡汉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